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策略

陈雪倩

652829198712162426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的支撑,重视城市道路建设直接关乎城市布局的规划、物流运输的发展、交流出行的优化。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是加速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城市管理部门需要从道路的规划设计入手,从源头优化道路交通,坚持科学设计理念,通过城市道路建设为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策略

引言

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5%,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为主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同时,存量发展阶段城市规划面临转型升级,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三区三线”刚性管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建立国土空间“多规合一”的“一张图”等发展新要求。城市道路是经济社会活动和多元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空间、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4],城市道路红线控制及断面空间分配对国土空间规划控制线和“一张图”管控等协调落实尤为关键。

一、新体系建立前的城市规划工作

1.规划编制与土地管理部门分立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前,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安排,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了明确城市建设范围,同时明确了农田分布、土地利用性质与结构和土地占补平衡等内容,重点统筹安排全域各类用地布局,包括农业和非农业、农业内部土地资源配置等,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道路红线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控制线,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边界线,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在实际规划管理工作中,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部门、编制时间、编制底数不一致、实施主体分立,这就导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道路规划红线与土地利用红线不一致甚至冲突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并不突出,但随着城市规模增大、人口增加以后,问题开始集中出现,并对城市的发展提升带来困扰和限制。

2.不同规划成果在空间上存在冲突

我国编制的各类与土地空间有关的规划超过80种,在“多规合一”之前的各专业规划因编制思路、标准规范、目标要求等往往存在差异。虽然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编制和实施的,但由于各部门利益和目标诉求不同,常常出现多种规划成果之间不协调、不一致甚至冲突的情况,导致一些规划难以有效推进甚至难以实施建设。为解决这一矛盾,2003年10月,苏州等6个城市作为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3个规划落实到统一空间规划平台。之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开展了“两规合一”或“三规合一”的探索。由于各地规划管理工作情况不同,其城市“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模式、牵头编制部门和编制思路也不一样,诸如规划要素间的协调、规划战略的引领和管理机制等多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更是缺乏全面的空间统筹。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城市道路红线规划要素在空间上很难与其他设施真正实现统筹和落实,在应对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日益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方面,部分道路建设方案难以得到落实,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影响城市交通健康发展。

二、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设计要点

1结构优化要点

当前部分城市的道路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道路宽路设计缺乏科学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因商业用地密集,主干道用地不足,道路狭窄,无法满足车流及人流道路需求,易造成交通拥堵,甚至可能增加安全隐患。其次,城市主次干路比例存在不足,主要是主干路占比较高,但是,对于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重视度不够,造成后者密度低,城市居民即使进行短距离出行也要通过主干道,这就在较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主干道负荷,在增加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交通拥堵。最后,城市道路等级结构设计不科学,并未针对不同出行距离的道路予以分级,造成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功能性不强,无法有效满足车流及人流的需要及分流。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需要按照城市发展实际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道路整体结构的优化,考虑的内容包括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城市规划、城市性质、道路需求及城市用地现状等。在进行规划时,就需要首先了解城市道路需求,针对性划分和调整道路等级,实现车流分流;此外,也要合理提升次干道和支线道路所占比例,增加人均道路面积,减少主干道车流压力,降低交通拥堵发生的可能性。

2纵断面设计要点

优化城市道路纵面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道路功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可以发挥道路的景观功能。部分城市在进行道路设计时,也存在纵断面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重视和优化。在实际道路工程规划和设计时,需要提前了解国家道路设计规范,根据城市需求进行纵断面设计,保证设计符合各项相关指标。对于城市道路而言,纵面设计的重点在于道路曲线设计及中心线标高设计,需要提前考虑道路所在区域的地质地形、道路等级、地下管线铺设情况等,把握好道路长度及坡度,实现纵断面这一空间线的优化,合理利用道路地形,保证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坡长及坡度方面,虽在极限值之下均是符合国家道路建设相关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使用极限值,因为极限值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驾驶的舒适性;在特殊条件下,为缩短路线长度、避免道路涉及地质条件复杂路段也可以合理使用极限值。城市道路的地形也对坡长及坡度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在平原地区,纵断面设计的难度较小,因为坡度多较为平缓,需要进行最小坡度和最小填土高度的相关要求;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地势复杂、坡度较陡,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要保证纵坡的顺畅性,通过多种设计方法避免出现坡度过大起伏,也防止坡度突然变化给驾驶带来的安全威胁。

3 96平面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是设计环节最重要也是设计者最中国设备工程2024.04(上)容易忽略的内容之一,直接关系道路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但是,当前部分城市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对此重视度不高,并未严格按照道路建设相关规范予以优化调整,可能会造成道路转点角度不规范、平曲线长度及半径不达标等诸多问题,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城市道路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平面设计上需重视的重点内容,其中关键点就是道路曲线设计、公交站点选择。首先,道路曲线设计上,在道路交叉口需要保证曲线半径弯曲度,外距在20cm以上,避免出现急转弯。

此外,对于断背曲线和复曲线要减少使用,适当增加转弯半径,减少过度急转弯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公交站点选择上,设计人员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在尽量选择交叉口的情况下避免对行人造成影响,各个站点间的换乘距离需要在50m以下,提升居民公交出行的便利度。若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则需要适当拓宽进口车道,尽量设计公交车专用道,缺乏专门道路设计也需要将公交站点设置于交叉路口出口。若路为三幅路,即一条行车道被两条分隔带分割成三大部分,则需要充分考虑隔离带断开位置,若人流量较多,则需要保证断开位置对齐,保证非机动车辆、行人过街的便利性。

结语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强、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的工作,要同时协调好规划控制和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与后续相关规划能够持续协调和统一,要定期对规划道路红线进行动态更新与维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城市除了规划形成城市道路红线“一张图”成果,还要结合实际审批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道路红线管控措施和更新机制,以保证规划成果的法定性与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程朋,曹豪荣,刘进,李桂峰.精细化设计理念下城市道路改造策略分析——以黄兴大道为例[J].居业,2023(04):85-87.

[2]王忙忙.城市道路景观提升设计策略研究——以泰州市京泰路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9):149-151.

[3]康联国,马国纲,童景盛,柳顺贵.基于街道理念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03):16-19+328.

[4]刘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