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第一作者简介:张美玲(1991-06-),女,汉,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工作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通讯作者简介:刘英锐(1998-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滨州市,学历本科,职称:护士,工作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躁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张美玲刘英锐通讯作者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60例躁狂症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躁狂情绪有明显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躁狂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躁狂症属于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其发病与中枢神经介质功能及代谢紊乱、精神因素及体质因素等诱发因素有关。该疾病发病急骤,发作时患者常做出偏激行为,可对自身或他人造成重大伤害。目前,临床治疗躁狂症以应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但同时由于该疾病与神经性抑郁有关,使得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负性情绪。因此,在治疗期间对躁狂症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可提高其预后效果。本研究将探讨躁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6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6.45±3.53)岁;病程0.5~10年,平均(6.01±0.5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为(35.86±3.48)岁;病程0.6-11年,平均(5.91±0.49)年。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基础干预、用药指导等,即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躁狂程度,之后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平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若患者存在过激的情绪,以及行为应该重点进行观察,必要情况下进行隔离治疗。观察组不仅要采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同时也要落实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入院初期心理干预。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为其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诸如,主动与患者进行友好地沟通,通过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人文关怀,进而缓解其恐惧、孤独及不安心理,从而避免其做出偏激行为。

(2)康复期心理干预。患者在此阶段情绪逐渐稳定,受损的认知功能得到一定修复。但出于对病情的忧虑,患者情绪难免低落,进而对其病情康复产生负面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召开康复患者病房座谈会,邀请已经痊愈的患者讲述自身的康复经验与体会,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及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常见不良应激反应予以重点讲解,以提高其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

(3)出院前的心理干预。一些出院患者过度担忧疾病的再复发,有一些患者则对疾病过于乐观,自信地认为自身已经康复,从此不再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不再遵照医嘱进行复查。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护理人员应于出院前为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以纠正其错误观念,进而使其坚持服用药物,避免病情的再次复发。同时,应告知其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叮嘱其一旦出现复发征兆,应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以避免病情拖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躁狂情绪,使用躁狂自评量表(ASRM)评分。ASRM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躁狂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ASRM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护理后,研究观察组ASR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躁狂情绪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ASRM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59.41±3.58

45.89±3.61

对照组

30

59.32±3.54

51.44±3.82

t值


0.654

8.468

p值


0.253

0.001

3.讨论

躁狂症是一种以情感高涨、易激怒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疾病,首次多发作于青年时期。相关研究显示,躁狂症易反复发作,若未采取有效治疗,致使病情继续进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自我意识障碍、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障碍等,从而会给他人及自身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目前,临床上通过应用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狂躁症状,但有关专家认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情绪极不稳定,且社会功能处于严重缺陷状况。而单纯予以药物治疗常因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从而难以发挥药物的疗效。因此,躁狂症患者临床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十分必要。以往的常规护理仅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及良好的住院环境,主动性与针对性不强,致使其治疗依从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的科学化护理手段,其优势在于通过有效评估个体患者各阶段的心理诉求,并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而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可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家庭是患者重要的精神力量,家属的情感态度可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通过重视与家属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反过来,也将影响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从而最终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ASR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ASRM评分,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谭焕君,江凤烟,顾慧英.整体护理干预联合碳酸锂治疗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73-75.

[2]杨桂芬,樊森,李雪冰.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87-2688.

[3]陈艳.渐进式引导护理法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15-2817.

[4]邓欢欢.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2019,5(3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