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分析

卢兴华

会泽县中医医院

6542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了62例RA(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们被依据治疗策略差异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关节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折叠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为特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常遭受关节晨僵、肿胀、剧痛和活动受限的困扰[1]。若治疗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相较于西医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手段在急性期展现出独特优势,药效迅速直达病变部位,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同时规避了口服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如肠胃刺激、肝肾负担加重、股骨头坏死、肾上腺功能减退和骨密度下降等问题[2]。因此,临床上提倡将中医与西医疗法相结合,以增强整体疗效。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RA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具体疗效提升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了62例RA(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们被依据治疗策略差异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4±3.26)岁;体重分布于56.25-87.63公斤,平均体重为(70.16±3.21)公斤;病史时间跨度从0.8年至14年,平均病程为(5.38±2.61)年。在观察组中,男性病例计有8例,女性则有23例;参与者的年龄范围从22至76岁,整体平均年龄为(56.92±3.15)岁,体重数据55.34到88.12公斤,平均体重为(70.68±3.38)公斤。病程在0.5年至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46±2.89)年。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他们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疗法采用甲氨蝶呤片口服,每次10mg,每周1次;叶酸片口服,每次10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次10mg,每天1次,以上药物持续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中医辨证疗法:针对风寒湿痹症状,选用羌活、独活、鸡血藤、络石藤、乌梢蛇、丹参、秦艽、附子、薏米、防风、桂枝以及甘草等草药;对于热毒型关节疾病,患者接受生石膏、知母、木瓜、鸡血藤、络石藤、地龙、桑枝、忍冬藤、防风、薏苡仁、丹参和甘草等组合;针对关节肿痛且功能受限的患者,他们结合针灸、推拿疗法,辅以频谱理疗和多克药贴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调治。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以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程度为准:减幅超过80%定义为显有;介于50%至80%之间为有效;若低于50%,则视为无效。总体有效率计算方式为显著有效和有效率的总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临床症状频分。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定量数据以(x±s)形式呈现,并执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展示,并采用χ2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1

19

10

2

29(93.54)

对照组

31

15

6

10

21(67.74)

χ2

6.6133

P

0.0101

2.2比较2组患者关节临床症状评分

比较2组患者关节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比较2组患者关节临床症状评分(x±s)

组别

例数

关节疼痛度评分

关节活动度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1

5.13±1.31

1.41±0.43

5.12±2.14

1.35±1.32

对照组

31

5.23±1.42

3.32±1.35

5.32±2.19

2.23±0.23

t

0.2882

7.5058

0.3637

3.6567

P

0.7742

0.0000

0.7174

0.0005

3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复杂治疗性,尤其以复发性和高致残率闻名。此病症在青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女性患者稍占优势[3]。在中医理论中,RA被归类为“痹病”。其发病主要源于肝脏亏损、气虚、脾胃功能失调,同时,风寒湿邪、过度劳累和外伤等因子侵袭关节、肌腱和筋脉,从而引发疾病[4]

。因此,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核心策略包括强化筋骨、调养肝气、舒缓筋膜、祛湿、畅通经络以及补充肝气[5]

综上所述,整合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方法在应对RA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效性。这种双重策略旨在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以互补其不足,从而迅速减轻病患的临床表现,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舒缓病症、提升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相较于独立应用任何一种疗法,都显示出了更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欣蕾,姜克悦,杨惠芳.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24,22(4):117-122.

[2]张艳,王明杰,薛燕,等.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分析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114-118.

[3]高玲,范然,周俊,等.rhPTH(1-34)联合来氟米特、阿伦磷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4,47(3):255-261.

[4]王红娟,梁超,温泽发,等.蜂针治疗联合药物外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临床疗效、内循环状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1):33-38.

[5]廖翔宇,陈琼君,刘雪杨,等.报刺法联合火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5):125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