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张希

定兴县建兴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对应地,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效益方面,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是重要的社会发展推动力。后浇带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可以说,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一个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现代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本文以下针对这一技术展开研究,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应用很广泛,根据这一施工技术的功能设定,可以有效地防止浇筑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自身收缩或沉降引发的裂缝。以我国现有的高层建筑为例,在基础底板、建筑顶部、墙体、梁等相应位置的施工,都要事先预留施工缝;相对应的,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在先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之后,再进行后浇注操作,在施工缝中浇筑混凝土,让结构连成整体。一般来说,考虑到先浇筑混凝土的变化影响(气温、水分、自身性质等),后浇带使用的混凝土强度要提高一级,并采用膨胀混凝土,防止新、老材料形成薄弱部分或整体性缺陷。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在建设项目中,混凝土的浇灌一直是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的整体性,还要将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和热胀冷缩等特点充分地考虑进去,从而减少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后的受力集中情况,从而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以及施工阶段,对施工步骤展开优化,并对后浇带进行设计,从而强化对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组织的优化,从而可以对结构收缩变形、沉降错缝等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例如,在建筑工程整体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将平台与主楼连通的情况,这样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光照、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结构造型的需求。然而,不同的建筑高度的基础和受力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在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保证裙楼与主楼连接处的稳定,减少由于因后续沉降的速率和沉降量的差异而造成的连接部位的结构断裂等现象,就必须在其连接部位安装后浇带。在各自的施工结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和作用,当其楼层的沉降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已经完成了正常沉降的大部分数值之后,再修建后浇带,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2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技术要点

2.1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后浇带的宽度测量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必须要综合考量,以确保其适当的宽度,以及对房屋的裂缝和变形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宽度的设计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后浇带工艺所留下的间隙是否会对整体结构造成损伤,从而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在总体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要充分地分析每一段的特点,提前做好后浇带的安装,并对每一段的定位作好计算,这是确保建筑安全的前提。通常情况下,裂缝的宽度为800-1200毫米。找出主要受力点,并以此为依据,对缝隙展开合理的预留,时刻注意预留缝隙是否会出现改变,以避免建筑结构的功能被破坏,从而对建筑整体的安全与品质造成不利的后果。

2.2注意对后浇带预留位置间距计算

在工程中,只有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是科学的、合理的,方能达到工程的平稳运行,维持工程的品质。建筑施工的次序,以设计图纸为基础,以图纸中的施工设计为基础,展开技术应用。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加大了技术施工的难度,同时也无法确保原来的建筑施工次序。对于后浇带的安装,不能随便更改,不然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就必须要确保原本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防止在施工的时候,产生不均匀的现象。后浇带技术的安装间隔在30-40m之间,以确保后浇带技术的效果。

2.3严格按照模板设置流程处理

混凝土施工作为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对后浇筑工程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想确保稳定,就必须对后浇带技术裂缝空间进行处理,采用提前预留的方法,确保各个部位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图纸的设计理念进行充分的了解,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来进行组织施工,在需要预留间隙空间的部位进行钢丝网模板施工,对模板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使后浇带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2.4后浇带设置完成后的保护工作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要做到全方位、高质量,在初凝之后,要对其中的缝隙杂物进行清理,确保各个部位都能保持良好的外观,防止在后期产生鼓包的现象,这会给后期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对裂缝之间的水泥固化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后浇带整体施工完毕之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对预留裂缝进行修复,要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保证修复效果,保证材料可以与周围混凝土连接到一起。最后,对后浇带修复的部位进行覆盖,保护好后浇带的结构强度。

3后浇带施工流程

3.1施工准备

在完成后段施工前,总承包人或其指派的专门的施工队伍,应对工程的后段施工所需的技术,材料,人员和装备的品质以及后段的利用做好准备。为了避免残留和粉尘问题影响到整个过程,必须清理后浇注带,并且要准确地决定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和执行程序。为改善连接部位的完整性,在后传动皮带的保留面上钻孔凿岩,并可按要求将不同的加固措施结合起来,特别是采用胶结层覆盖技术。后浇带的接头是防渗及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设单位的主管人员及检验控制人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3.2控制后浇带间距

后浇带相对于全浇注系统,其作用是对胀缩、开裂、接头等部位起到抑制作用。因而,一般将后浇条结构体间的间距控制在约7厘米左右。由于预留的浇注区过大或过小,不仅对以后的工程进行困难,而且对整个工程的整体构造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浇注区设计时要格外重视。

3.3浇筑振捣

在拼装后的拼装过程中,因拼装时使用的拼装工具少,拼装工具少,导致相应的质量指标下降,给后续的拼装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混凝土后浇带的稳定性及抗渗能力较低,其原因在于振动强度不够。针对后浇带的特点,采用分层浇注,加强振捣,避免空洞产生,同时要注意控制模版水分。由于对拔钉装置的选用不当,可能造成钢筋在挤压时的损伤或掉落,从而影响到构件的整体性能。

3.4施工后处理养护

后浇带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整,避免出现出现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马上对它进行浇注,粘贴和加强。在浇筑初期,应对浇筑之前进行目视检测,并对浇筑之前的水力清洗、废料清理、浇筑结束后的清理、浇筑结束后的回灌。在维护过程中,应强化对产品的监管与防护,做好产品的防护,并对维护过程进行严格的执行与检验,以免出现材料的强度不够及后浇带的损伤。以季节的温度和对环境的影响为依据,在进行完工程之后,要对浇铸带进行维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维护要求,对其进行浇灌,覆盖或保温处理,在浇筑后压力分布速度快。

参考文献:

[1]黄建军,王红磊.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22,01:110+108.

[2]陈爱武.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技术与市场,2022,06:176+179.

[3]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22,02:71+74.

[4]黄尚辉.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福建建材,2022,06:92-93+100.

[5]陈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22,0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