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3
/ 2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及对策

雷海春 谢媛媛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心理卫生科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广泛存在,成为心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分析青少年NSSI教育现状及成因,总结出了四种常见的NSSI动机类型,即缓解负性情绪型、防御或求救型、报复或威胁型、自虐或病理型,并结合案例阐释了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提出了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和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的应对策略,对学校开展NSSI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对策

引言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在无意自杀的情况下,有系统地多次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伤害,例如以切割皮肤、撞击头部、击打、咬伤、针刺、烧烫等方法来实施伤害。研究显示,自残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并且青少年是这种行为的主要受影响群体。通过进行系统性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全球范围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平均发生率大约为18%。在我国进行的几项调查研究中,鉴于对NSSI的定义、调查工具和地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NSSI行为的检出率存在较大的变化范围,大致在17.0%至57.4%之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的调查报告,自我伤害行为已经成为10~19岁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第三主要原因。就比如我院2024-06-09 10:17:45入院患者李某, 女,15岁,主因“间断心情低落、烦躁2年,加重1周”于,病例特点总结如下;患者于入院前2年因在学校里受到惊吓后逐渐出现夜间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紧张害伯,做噩梦,白天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心情低落,烦躁,时有紧张不安,害怕发生不好的事情,坐立不安,时常情绪无法控制,崩溃大哭,不爱与同学社交,自我评价低,自卑自责,难受时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独处能感觉到身边有人在叫自己。遂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中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后就诊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查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及量表检测,诊断为“抑郁状态”,后于2023年6月于省二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服药,病情平稳,能坚持上学。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烦躁易怒,睡眠差,伴胸闷、气短,无头痛、头晕,现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焦虑抑郁状态”收住,患者此次病程中,神清,精神欠佳,否认情感高涨史,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不规律伴近半年体車下降2kg,我科室结合其他典型案例,分析了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提出了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和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的应对策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目前情绪相对稳定。据统计,每年大约有6到7万名青少年因此而失去生命;同时,自我伤害行为也是导致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女性青少年中,它是第二大死因;在男性青少年中,它位列第五。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当前青少年自杀防控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来说,有效识别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功能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校层面

(1)开展心理测评,识别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是一个用于评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评测工具。问卷由行为部分(包括12项)和功能部分(包括19项)两大部分构成,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是从0分至4分。行为部分涉及有组织伤害和无组织伤害的自伤行为;而功能部分则包括自我提升、社交效益和情感表达。行为部分得分越高表现为自伤行为程度越深,而功能部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情况越佳。与此同时,必须对学生的欺凌状况进行考察,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对于欺凌行为的调查,我们可以采用奥维斯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该问卷适用于初、高中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青少年的同伴关系、直接和间接欺凌的情况、受欺凌情况、对欺凌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教师的欺负情况。针对得分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对于被欺负得分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NSSI行为现状调查,并进行后续评估;对于欺负他人得分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意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后果等;针对网络欺负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网络欺负评估表进行评估,该表包括网络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两个子部分,每个部分共有18个问题。面对受到严重网络欺负的学生,教育者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2)开展心理辅导,减少青少年的NSSI 行为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于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这些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和自伤动机,并能有效地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心理教师在进行个体咨询时,可以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青少年的思维,并教授他们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例如合理地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提升精神情绪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困扰。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降低其NSSI行为的重要方面。学校首先需要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课、趣味心理活动等提高青少年对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认识水平,协助他们获得有关个性发展和情绪控制基本规律的认识,增强在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心态、希望感、自信心、自尊和独立性等,以此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减少自我伤害行为。

2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个体NSSI免疫力

学校心理教师要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情绪调节、积极认知、责任感教育、正确处理学习压力等积极心理品质训练,培养学生接纳自我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自尊自信以及爱己爱人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NSSI免疫力。教师要提升心理课教育实效,做好学生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我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文学影视欣赏、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通过主题班会课、心理教育课发展学生个性和人格品质。例如,我校开展了“学业情绪变形计”“培养成长型思维”“我的心理支持系统”“亲子矛盾不断,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自古英雄多磨难”等心理课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成长型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甚至缺陷,接受是应对现实的最好方式,当缺点真的无法改变应避短,也可以扬长盖短,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特长上。教师要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的不良特质,欣赏并接纳他们,尝试和学生探讨这些特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对青少年保持合理的期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认知模式,当学生的内心变得自信、阳光,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时,就不会再去伤害自己身体。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应思考采取干涉措施,以有利于提高自信心,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前期调查的样本量少,在后面的试验性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团辅训练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为存在NSSI行为的青少年患者采取优化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让青少年个体获得积极情绪及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热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明蕾.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案例的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6):55-58.

[2]周烈,周丽芳,张新风,等.青少年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10):860-865.

[3]凌秾喜,梁昌权,唐京雄,等.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774-1776.

[4]郭丰波,杨子阳,高碧莹.青少年亲子依恋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12):705-712.

[5]叶坤,张珊明,刘嘉慧.中学生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11(9):559-568.

[6]杨晨虹,杨宏飞.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64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