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3

牛羊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施旻妤 杨晓峰

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55

南通市海门区畜牧兽医站 226100

摘要:羊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其传播速度较快,对牛羊的危害较大,可导致牛羊不孕、流产等症状。并且近年来,牛羊布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牛羊的繁殖率和存活率,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防治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牛羊布病;防治;问题;措施

前言:牛羊布病的传染性特别强,若没有对患病的牛羊实施科学防控,不但会降低牛羊的养殖品质,而且通过奶和肉等多个途径,还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故加强牛羊布病的防治显得特别重要。根据现阶段牛羊布病的防治现状可以得知,在实际防治期间仍存在很多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布病的防治水平,本文重点探讨牛羊布病防治环节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1布病致病原及流行特征分析

1.1致病原

布病又名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内寄生,可在多种家畜体内存活,目前已知类型包含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等等,其中对养殖产业影响危害较大的有牛、猪、羊布鲁氏菌病。在牛群养殖管理期间,布病发生的致病菌为牛布鲁氏菌,对奶牛、黄牛、水牛等品种的感病性较强。在羊群养殖期间,布病发生的致病菌为羊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等品种的感病性较强。牛羊布病的发生不仅威胁着牛羊养殖的安全性,同时还为人畜共患病,主要损害人、畜的生殖系统和关节,对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1.2流行学分析

患布鲁氏菌病的牛羊或携带致病菌隐性感病的牛羊群体为此疾病的主要传播源,牛羊群体感病后,致病菌会广泛分布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健康牛羊接触后感病传播。当公羊、公牛出现感染布病时,其精液会成为布病的传播渠道之一。在对感病牛羊进行病理检测时,发现布鲁氏菌会存在于患病牛羊的粪便、尿液之中,健康牛羊在接触后也会造成传染感病。同时,当牛羊感病时间增长,布鲁氏菌会在其内脏组织中存在,患病牛羊的淋巴结、关节等部位出现显著肿胀。

一般情况下,牛羊布病的传播渠道分别有以下几种:

皮肤接触:当牛羊感染布病之后,其患病或隐性带菌的牛羊尿液、皮屑、流产物、被毛、粪便、乳汁等物质中均会有致病菌。健康牛群在接触含病菌的物质后,其病菌会通过健康牛羊的皮肤、黏膜创伤等部位入侵感染,从而造成布病的传播危害。呼吸道系统:在牛羊养殖期间,当对养殖环境卫生消毒不良、不及时清理排泄物等情况下,布鲁氏致病菌会在养殖场内进行累积,存在于养殖场的空气或扬尘之中。

当健康牛羊通过呼吸道渠道将致病菌引入体内后,常常会引发感病。

消化道系统:患布病的牛羊在生活期间,会对养殖场内的饲料、饮水进行取食、或污染草垫等,造成其被致病菌所污染。健康牛羊在误食被污染的饲料、草垫、饮水等物质后,致病菌会进入消化系统,从而造成感病。

1.3症状表现与临床诊断

牛羊布鲁氏菌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疾病,具有人畜共患性。牛羊感病后通常出现生殖器官感病、胎膜、多种实质器官出现炎症、病变,常常会导致妊娠期母牛羊出现流产、后备母牛羊不孕、公羊的睾丸炎症、关节炎等临床症状。妊娠期母牛羊在感病后出现流产、死胎,即便分娩成功,产出也为弱胎。并且在流产后伴有恶露淋漓不断、胎衣滞留,后期出现子宫内膜炎,影响其后续的繁殖能力。哺乳期母牛羊或奶牛感病后,分泌乳量显著减少,发病严重乳汁变质、或停止分泌乳汁等症状。公牛羊感病后出现睾丸炎症,伴有关节炎、滑囊炎的出现[1]

1.4病理变化

可见胎儿败血症变化,组织器官(子宫、乳房、胎衣、睾丸及副睾)的炎性反应(渗出、坏死、化脓或干酪化)及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结节由上皮样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至瘢痕化。

2牛羊布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乏相应的制度规范

牛羊布病的传染性较强,一旦流人市场,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牛羊群感染,以及接触人群和消费者的感染。现阶段我国没有针对牛羊布病的规范防治的制度,相关单位对牛羊布病的防治也不够重视。(1)没有科学规范的育种,导致牛羊在出生之时就存在患病隐患;(2)没有及时建立疫苗档案制度,导致很多牛羊群不能规范接种牛羊病疫,使其对疾病没有任何的免疫能力;(3)在牛羊患病以后,相关单位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

2.2患病牛羊没有及时处理

牛羊布病的潜伏期较长,当其患病时,养殖户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等到牛羊染病20d后,其皮肤出现病变时,养殖户才能觉察出异样,此时患病牛羊很可能已将病菌传染给群中其他的牛羊。由于牛羊都是群居动物,养殖户一般在养殖时都是充分利用牧场,没有给患病牛羊留有多余的空间用于隔离,导致病菌在牛羊群中不断扩散。很多养殖户自身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对牛羊布病的处理没有经验,很多时候是耽误了牛羊的病情,使其无法根治,还会影响其他牛羊的健康。

2.3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的养殖户多为农村小型散养户,对牛羊病的了解不多,甚至根本不清楚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薄弱。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节约成本,往往对部分牛羊群没有适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当牛羊患病之后,又缺乏相应的鉴别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治导致病情延误,不仅增加了牛羊疾病的传播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其患病后的死亡率。另外,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根本不在乎牛羊群的质量,常常以较低的价格购人一些打折售卖的牛羊,这些牛羊群不仅没有接种疫苗,自身的免疫力也比较低,有些甚至已经患病,这些牛羊群的输人会对本地的养殖场造成威胁[2]

3牛羊布病防治完善措施

3.1完善检疫制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牛羊布病对养殖业的危害,从意识上开始重视牛羊布病;相关单位需要联合兽医等专业人士对牛羊布病的防治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检疫制度。由于养殖户对牛羊的养殖基本都是散养,所以对牛羊的检查和疫苗接种存在一定困难,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检疫制度。例如,将养殖场进行编号分类,专人专管;再对每个养殖场里的牛羊进行编号、挂牌等方式进行区分,以免重复对牛羊接种疫苗或遗漏掉部分牛羊。由于引进对牛羊群的检疫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大投人力度,创新方法,指导和帮助养殖户是完成牛羊群的检疫工作的,用制度规范检疫行为。

3.2制定合理的隔离机制

由于牛羊布病的传染性比较高,因此,在处理患病牛羊时要十分注意,患布病的牛、羊最常见的表现是流产,对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不能任由其感染其他健康的牛羊,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因为牛羊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能会感染人类。在接生小羊羔、处理流产胎羔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带上橡胶手套,隔绝感染源,同时,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消毒。与此同时,对患病牛羊要建立独立的圈棚,与其他牛羊分开喂食、分开休息,以免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牛羊,对患病牛羊接触过的东西,没有利用价值的就地焚烧或者掩埋,对还可再次利用的圈棚,要进行深度的消毒处理,并且搁置一段时间之后再投入使用。

3.3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

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户还都是农村的一些散户,对养殖业的了解并不全面,意识不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增加其对牛羊布病的认识,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另外,要提升养殖户的门槛,对养殖户规范化管理,只有经过考核,清楚牛羊病的病症和处理方法之后,才可以从事牛羊养殖,通过强制的手段提升养殖户的素质和防病意识,减少病菌感染和传播。养殖场要有意识引进高科技对牛羊群进行规范化管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牛羊布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开展与此有关的培训课程,号召养殖户参与培训,进而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3]

3.4强化牛、羊布病的及时、高效检测与治疗工作

牛、羊布病用药固然重要,但是布病检测工作更为关键。假如基层牛、羊养殖工作人员和兽医忽视了布病检测工作从而重视患病后的治疗,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在检测过程中,大型养殖场的通常抽检数量在100左右,小型养殖场结合实际养殖数量而定。应采取定期抽检的方式,每个季度或是每半年抽检1次,每年抽检次数保持在两次以上,从而充分确保牛、羊健康生长,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养殖人员应注意观察牛、羊的日常状态,当发现牛、羊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症状时,就应及时检测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一旦确诊,必须及时将已经患病的牛、羊进行单独隔离,并在治疗期间进行大面积消毒除菌工作。并针对出入圈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着重消毒,从根源上切断布病的传染链。由于布病属于人畜共患型疾病,因此,日常防疫工作尤为重要。当养殖场内出现患病病例后,必须持续监测养殖场内的所有牲畜和工作人员是否有布病症状。可以采取构建灭菌池的方式,每隔1d更换池中的消毒液,净化养殖场内的空气。除此之外,在布病诊治期间,所有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全程穿戴防护服、防护口罩与手套,杜绝皮肤有破损的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病畜。最后,养殖工作人员应每年都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谨防身体内潜伏布病病菌。相关检疫部门应结合当地牛、羊养殖业发展状况,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保障所有养殖户都能够享受政策优惠与政府补贴,一方面能够降低养殖户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布病预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扩大布病预防宣传覆盖面,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4]

3.5做好牛羊免疫接种管理

牛羊免疫接种工作作为一项能够对牛羊布病防控的高效措施,养殖户在管理期间应当严格执行当地的布病免疫接种措施,最大化的避免牛羊感染布病。在接种疫苗的选择上,对牛群接种时可以使用布鲁氏病菌活疫苗(A19株),成年牛只的接种剂量通常为5头份每只。

对羊群接种时可以使用布鲁氏病菌活疫苗M5株、M5-90

株等,成年羊只的接种剂量为1头份每头。在对羔羊或犊牛疫苗接种期间,需将首次接种与二次接种免疫的时间间隔控制在1个月左右。在疫苗接种前后的3d时间内,避免为牛羊群体使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本次免疫失效。若是在对牛羊群体进行接种免疫时,使用口服弱毒疫苗,在疫苗稀释期间,不可使用外界的自来水,应当采取灭菌性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使用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当口服疫苗的使用时间为冬季时,可以将使用时间进行延长,控制在6小时之内,避免疫苗失效。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牛羊布病的防控管理措施为牛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牛羊布病在养殖期间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养殖户在管理期间应当提升养殖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布病的防控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外来牛羊检疫处理、重视疫苗防控意识、加强牛羊布病的防治能力等方面,来促进牛羊养殖管理健康可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鹏.牛羊布病防控的优化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8):105.

[2]赵敏慧.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情况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5):35-36.

[3]夏克热木·阿布力孜.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J].农家致富顾问,2016(14):59.

[4]赵瑞霞,段新安,谷书达.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