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有效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有效对策研究

孙家华

320921199704086348

摘要:本文全面探讨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植树成活率的综合策略,涵盖了土壤改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分析了土壤质量对植树成活的关键影响机制并详细介绍了土壤改良的方法与技术。随后聚焦于施工过程中的准备、技术要点、养护管理以及施工管理与质量监控,旨在通过精细化操作提升整体施工质量。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适应性种植技术及气候保护设施与技术的应用策略以确保树木在不利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成活率。

关键词:土壤改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气候变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植树成活率作为衡量园林绿化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常因土壤质量不佳、施工技术粗糙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探索并实施提高植树成活率的综合策略,对于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土壤改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提高植树成活率的土壤改良对策

(一)土壤质量对植树成活的影响机制

土壤质量对植树成活的影响是多维且深远的。土壤结构的微妙差异不仅塑造了其卓越的通气性能,确保根系畅快呼吸,还决定了其精妙的水分保持能力,使树木免受干渴之扰,同时其质地坚韧或疏松直接关联到根系穿透的难易程度,是根系茁壮成长的基石。土壤肥力的丰富度,土壤中蕴含的矿质元素与有机质,如同树木生命的燃料,深刻影响着树木的生长速率与最终品质,是成就参天大树不可或缺的营养源泉。土壤的pH值,这一化学特性的微妙平衡调控着土壤中养分释放的效率与微生物群落的活力,进而微妙地调控着树木对珍贵养分的吸收与转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决定树木的繁茂与否。

(二)土壤改良方法与技术

针对土壤质量的种种问题可采取一系列土壤改良方法与技术。物理改良方面通过深耕、换土、掺沙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化学改良则侧重于调节土壤pH值,补充缺乏的矿质元素,如施用石灰调节酸性土壤,或施用石膏调节碱性土壤;生物改良则强调引入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利用植被恢复技术增强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1]。这些改良方法与技术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土壤生态系统,为树木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

(一)植树前准备工作

植树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这包括场地的全面清理以消除杂草、石块等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地形的精细整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地形塑造为树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定点放线的精确实施,确保每棵树都能按照规划位置精准栽植。还需对土壤进行初步检测,了解其性质与肥力状况,为后续可能的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二)植树施工技术要点

植树施工技术要点繁多且精细,每一步都关乎树木的成活与生长。挖穴时需根据树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合适的规格,既要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又要避免土壤扰动过大;树苗处理时需仔细修剪伤根、烂根并保持根系湿润,防止脱水;栽植时要注意栽植深度和方向,确保树木直立且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还需进行踩实、浇水等后续工作,为树木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

(三)养护管理技术

树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其复杂性与重要性并驾齐驱,是确保树木茁壮成长、园林景观持续优美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自然生命力的呵护,更是对生态平衡与美学追求的双重实践。养护管理涵盖了精细的水分管理,意味着需根据树种特性、季节变化及土壤湿度,实施差异化、周期性的浇水策略,既要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的水涝,也要预防干旱胁迫。施肥则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精准把握营养元素的比例与时机,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巧妙搭配为树木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支持[2]。修剪枝条作为树木形态塑造与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需遵循美学原则与生物学规律,既要剪除病弱枝、重叠枝以优化树形,促进通风透光,又要尊重树木的自然生长习性,避免过度修剪带来的伤害。病虫害防治方面更是考验着养护人员的智慧与耐心,需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的环保理念、物理防治的物理隔离与干扰策略以及化学防治的精准施药技术,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力求在最小环境干扰下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持续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如同为它们进行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长势不佳或病虫害迹象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补植、换植等补救措施,确保每一株树木都能在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共同编织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四)施工管理与质量监控

施工管理与质量监控是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有序进行;同时加强现场监督,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还需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施工成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为树木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一)气候变化对植树成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植树成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寒潮等,会直接影响树木的生理机能和生长环境。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树木根系吸收和蒸腾作用;洪涝则可能引发根部腐烂,降低树木抵抗力;而寒潮则可能使树木遭受冻害,影响其正常生长周期。气候模式的改变,如气温的逐年上升和降水分布的不均匀,会改变树木的生态位和竞争关系,进而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变养分循环等间接方式,对树木生长产生深远影响。

(二)适应性种植技术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适应性种植技术成为提高植树成活率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对树种选择的研究,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这些树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成活率。通过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更强抗逆性的新品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在种植过程中还应注重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为树木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3]。例如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根据气候条件合理施肥确保树木在生长关键期获得充足的养分。

(三)气候保护设施与技术的应用

除了适应性种植技术外气候保护设施与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植树成活率的重要措施。这些设施和技术包括遮阳网、保温棚、灌溉排水系统等。遮阳网可以在高温季节为树木提供遮荫,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流失;保温棚则可以在低温季节为树木提供保温作用,防止冻害发生。灌溉排水系统则可以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水分供给和排水量,确保树木在干旱或洪涝时期都能获得适宜的水分条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气候保护设施也应运而生。这些设施能够实时监测气候条件和树木生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

本文通过对提高植树成活率的土壤改良对策、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的系统分析为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土壤改良策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了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则为树木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的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圣杰.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有效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 2013, 000(011):132-133.

[2] 张凤鸣.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 2012(5):1.

[3] 韦振兴.探析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措施运用[J].大科技, 2018, 000(01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