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评估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 3

疼痛评估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余桂香 杨小凤

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65000

【摘要】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疼痛评估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评估其应用价值,对后续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将院接收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入选开始为2022年12月、结束为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2组):对照组(n=5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n=50例,疼痛评估护理),对上述护理后疼痛评分、不良情绪、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得到有效抑制,评分结果显示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照组、研究组不良情绪差异大,研究组护理后各指标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生命体征状况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研究组较低(P<0.05);对照组满意度较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疼痛评估护理的实施可以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对疼痛的抑制效果好,且生命体征各指标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好。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疼痛评估护理;不良情绪;生命体征;并发症;满意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是指血液流入脑表面软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1]。由于脑水肿、出血,颅内压升高,而血性液体刺激脑膜,导致脑血管痉挛,导致突发剧烈电击样头痛,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高达97%,对患者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导致再出血,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2]。然而,常规护理的实施效果不佳,护理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成缺乏护理针对性。因此,临床需重视新型护理措施的实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疼痛评估护理是抑制新型干预措施,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有积极意义,实施价值高[3]。为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的实施价值,本文选取100例患者为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常规护理、疼痛评估护理效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对象: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随机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以随机形式将其分成2组:研究组、对照组,n=50例。

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住院时间20-30(25.39±2.15)d;年龄20-80岁,平均(50.34±3.44)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9岁,平均(50.28±3.43)岁;住院时间20-29(25.27±2.21)d。2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蛛网膜下腔出血;(2)自愿签署知情文书;(3)沟通能力良好;(4)病史齐全;(5)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1)应用肌肉松弛剂;(2)滥用精神活性物质或酒精;(3)凝血功能障碍;(4)深度昏迷;(5)存在精神障碍性相关疾病;(6)严重脏器功能障碍;(7)血液疾病;(8)严重传染性疾病;(9)深度镇静;(10)近期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11)伴有严重结缔组织、脑组织等疾病;(12)焦虑、抑郁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分析,实施体征监测,出现异常状况后及时护理,保障患者安全。实施口腔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改善依从性。做好环境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进而提升患者配合度。

研究组:疼痛评估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其实施疼痛干预,进而帮助患者改善治疗及预后。(1)入院时,加强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疼痛分级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保障护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以及病情状况的评估结合,包括体温、血压、意识等,对患者进行护理,并了解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实施对症处理。(2)在手术结束转运到护理单元交接时和患者主诉疼痛时,应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分级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无痛或轻度疼痛时,应每日进行至少1次疼痛评估,直至出院;期间若使用PCA泵,宜每班进行至少1次疼痛评估,每日上午10:00准时评估。(3)术后评估为中、重度疼痛时,应遵医嘱镇痛治疗后复评,静脉给药后5-15min,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后30 min、口服给药或直肠给药后1h,或根据药物说明书药效达最大作用时进行复评,直至转为轻度疼痛或无痛。(4)疼痛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患者出现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实施针对性护理。协助头部手术患者采取预防疼痛的体位,术后抬高床头15-30°;颈、胸、腹部手后,取半卧位;四肢手术后,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根据疼痛,在医嘱指导下给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用药后进行功能活动,包括关节活动、有效咳嗽、深呼吸、下床行走等。使用PCA泵,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稳妥固定管路。评估镇痛效果,对其潜在并发症表现情况进行分析,保障患者安全。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为患者营造舒适、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提升患者舒适度。告知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别,并以积极的态度对抗疾病,进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压力,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情绪疏导方法,听取患者的主诉,保障护理实施的针对性,及时对不良情绪状况进行安抚。

1.3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时间分别为入院24h、入院7d;采用NRS评估量表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0-10分,评分显示越接近10分,提示疼痛越严重;焦虑、抑郁自测量表(SAS、SDS)分析患者不良情绪,≥50分、≥53分,提示上述存在SAS、SDS,分数越高,SAS、SDS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计算两组患者皮疹、消化道反应、低血压、戒断综合征发生例数;满意度(自制问卷),。评分最高为100分,信效度好,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分别赋值<60分、60-85分、>85分。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对比有意义):计量资料(不良情绪、生命体征、疼痛评分):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X2检验,分别以±S、%为表现形式。

2结果

2.1 生命体征:如表1所示,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前P>0.05,分析无意义。

表1  两组生命体征对比±S)

组别

例数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入院24h

入院7d

入院24h

入院7d

研究组

50

75.52±0.35

79.36±0.24

68.37±12.26

76.36±12.06

对照组

50

75.54±0.33

75.19±0.22

68.36±12.25

63.42±12.78

T

-

0.2939

90.5666

0.0040

5.2071

P

-

0.7694

0.0000

0.9968

0.0000

2.2 不良情绪:对比数据如表2所示,护理前无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指标差异显著,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不良情绪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SDS

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54.27±2.31

45.02±2.18

53.37±1.35

44.21±1.26

对照组

50

54.26±2.29

50.71±2.35

53.31±1.28

49.96±1.24

T

-

0.0217

12.5518

0.2280

22.9992

P

-

0.9827

0.0000

0.8201

0.0000

2.3 疼痛评分:如表3所示,护理前差异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5.56±1.34

1.05±0.24

对照组

50

5.58±1.26

2.11±0.33

T

-

0.0768

18.3689

P

-

0.9389

0.0000

2.4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数据如表4所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戒断综合征

低血压

消化道反应

皮疹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0(0.00%)

1(2.00%)

0(0.00%)

0(0.00%)

1(2.00%)

对照组

50

2(4.00%)

4(8.00%)

1(2.00%)

1(2.00%)

8(16.00%)

X2

-

-

-

-

-

5.9829

P

-

-

-

-

-

0.0114

2.5 治疗有效率:如表5所示,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50

1(2.00%)

24(48.00%)

25(50.00%)

49(98.00%)

对照组

50

8(16.00%)

19(38.00%)

23(46.00%)

42(84.00%)

X2

-

-

-

-

5.9829

P

-

-

-

-

0.0114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若未及时实施治疗,会导致失语症、意识障碍或偏瘫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安全。研究显示,疾病发生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及焦虑状况,疼痛较为严重,对疾病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预后差[4]。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的血管舒张和收缩,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过度,疼痛越来越严重,因此,临床需重视疾病治疗期间护理的实施。疼痛评估护理的临床应用广泛,实施价值高,在实际护理期间,通过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可以保障护理的针对性,对疼痛抑制有积极意义[5]

本文对比显示,研究组疼痛的抑制效果好,生命体征各指标状况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抑郁及焦虑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其原因为:疼痛评估护理的实施重视有患者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患者疼痛程度的直观了解,具有简单、形象等优势,有助于护士及时、准确地评估疼痛,方便及时向医生汇报,对护理实施有积极意义,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增加患者舒适度。除此之外,该护理的实施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主动关注疼痛情况,提升护理积极性,进而第一时间对疼痛进行缓解,指导后续护理工作,实施价值高[6]。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况,对抑郁及焦虑状况的缓解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患者身心健康。研究显示,人在不同的时间或情绪下对于疼痛的感受不同,通过疼痛评估,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实施护理,对于有效降低疼痛感有积极意义

[7]。需要注意的是,该护理措施的实施作为疼痛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际应用中,需对患者学习及认知能力进行分析,根据实际落实护理,提升护理质量[8]。除此之外,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动机性访谈技巧,提升疼痛评估知识,调动患者评估的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对患者实际疼痛状况进行多次评估,保障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更好的落实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案,改善疾病预后[9-10]

综上所述,疼痛评估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该措施可以保障患者情绪健康,帮助患者缓解抑郁及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促使患者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结局,各院可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贺欣,赵东红,闫莹,等.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术后患者体位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5):572-576.

[2]张运香.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1,18(3):211.

[3]辛静萍,朱莎莎,陈丽娟.疼痛管理干预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患者的效果评估[J].医药前沿,2020,10(11):150.

[4]宋怀珍,丁晓华.疼痛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41-142.

[5]周小莉,崔翱,成洋.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14):1253-1258.

[6]张骆骆,刘国萍,吴明琴.神经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7):28-30.

[7]姚巧云.系统性疼痛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1):61-63.

[8]周小菊.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蛇志,2022,34(1):90-92,119.

[9]李星茹,张超.多学科团队联合NRS评分的疼痛管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2(2):65-68.

[10]陈丽娜.基于NRS评分的分级疼痛管理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