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对呼吸内科药物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人工气道护理对呼吸内科药物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分析

郭文琼

湖北省宣恩县八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北宣恩44550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气道护理给呼吸内科药物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呼吸内科进行药物镇静下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行人工气道护理,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人工气道护理不仅可以加快呼吸内科药物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呼吸内科;药物镇静;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来控制、改变甚至代替人体原本的自主呼吸运动,来解决自然通气障碍和氧合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患者难以耐受气管插管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因此呼吸内科常在药物镇静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然而镇静药物会对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需要在药物镇静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护理[2]。来本文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呼吸内科进行药物镇静下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试分析人工气道护理给呼吸内科药物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呼吸内科进行药物镇静下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15例,女性20例;年龄31~77岁,均值为(54.36±5.18)岁。研究组:男17例,女性18例;年龄32~76岁,均值为(54.39±5.15)岁。比较以上数据,P均>0.05,可进行两组间的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等药物进行镇静,随后予以机械通气,并在机械通气期间调整药物的速率和用药,以维持血药浓度。待病情好转,为患者停机拔管,停用镇静药物。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基于无菌标准建立人工气道并维持其通畅,定期进行口腔清洁,辅以叩背、吸痰、雾化等措施促进排痰;予以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以缓解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

研究组加行人工气道护理:①镇静护理:每0.5~1小时评估一次镇静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镇静药物用量,保证患者既安静合作,又能轻易唤醒。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以免镇静药物抑制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导致异常症状体征无法被及时发现,从而耽误治疗。②环境护理:紫外线消毒病室并充分通风换气,限制探视,以预防感染。做好导管固定,减少噪音等环境因素的刺激,以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③体位护理: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辅助患者经常进行上举双上肢、屈曲双下肢等训练,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肺通气状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气道/人工气道护理:清洁口腔中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并为其保持床头稍微上抬的状态,以免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和温化处理,使气体温度达到32~35℃,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痰液排出难度。④机械通气护理:严密关注呼吸机运行状况,确保其参数设置正确、运转情况良好、可以正常报警。如果气道压力过低,可观察是否发生漏气或导管脱落。床旁备好简易呼吸气囊,若设备故障可暂时代替呼吸机。通气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动脉血气,如果血氧过低或二氧化碳潴留,及时调整参数。

1.3评估指标

(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

(2)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量数据“x_±s”检验t值,计数数据“n(%)”检验卡方值。差异若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

见表1,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

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s

分组

机械通气时间(d

住院天数(d

研究组(n=24)

7.44±1.26

12.09±2.64

对照组(n=24)

13.13±2.67

19.56±4.18

t

11.402

8.939

P

0.000

0.000

2.2并发症

见表2,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压疮

总计

研究组(n=24)

28.33

00.00

00.00

28.33

对照组(n=24)

624.00

14.17

28.33

937.50

2

5.285

P

0.022

3讨论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许多重症疾病的主要手段,其可以恢复患者的正常通气,改善因为氧合功能或自然通气障碍导致的缺氧问题,预防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的发生,避免出现不良预后。然而,由于机械通气的操作具有侵入性,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耐受侵入性操作带来的不适,因此临床常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予以镇静处理,以提高患者的适应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镇静药物能够抑制多种机体反应,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需要为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常规护理对减轻患者病情有一定效果,但措施不够全面,影响有限。而人工气道护理可以通过保持环境增加、清理气道等措施来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通过镇静期间的监测来保证治疗的安全进行,通过体位护理和气道湿化温化处理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性,通过固定导管等机械通气护理措施来保证机械通气的安全顺利进行

[3]。因此最终结果中研究组不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5.71%)也比对照组(25.71%)低。

综上,呼吸内科应在药物镇静机械通气的同时做好人工气道护理,以对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卢小菊.循证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07):2038-2041.

[2]陈莹,吕梅叶,徐金华.程序化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9):118-119+122.

[3]张静,杜海英.基于SHEL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0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