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新实践

彭云春1杨佳奇1刘拥民3李志军4梁华5

(1.云南临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2.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5.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云南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高速公路走向裂层情况复杂,围岩较低,频发突水事件,但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在对绿色低碳发展日趋严格的要求下,如何打破传统的高速公路修建模式,满足品质工程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是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的经验和探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字:品质工程;高原山区;创新修建模式;临双高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云南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高速公路走向裂层情况复杂,围岩较低,频发突水事件,但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在对绿色低碳发展日趋严格的要求下,如何打破传统的高速公路修建模式,满足品质工程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是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的经验和探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工程概况

2.1 项目定位

临沧市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境内,属于云南省中长期高速公路规划网“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中第五纵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沧市“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快建设清水河出境通道,全力构建以航空为先导、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水运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把临沧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云南东西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建设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已经势在必行。

2.2项目建设技术及规模

临翔至双江高速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境内,路线起于博尚镇以西、临沧机场以东,与机场高速公路顺接,路线向南布线,路线全长42.871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项目批复概算投资70.524亿元,其中建安费57.162亿元。主要控制性工程为天生桥特长隧道(单洞长10.447km)。

2.3项目生态环境条件

本项目地处云贵高原之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为怒江和澜沧江河间地块。项目区分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切割深度较大,断裂发育,地表起伏较大。项目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多为沿河路线及越岭路线组成,路线走廊带地质条件复杂,总体稳定性较差。部分路段地质环境脆弱,边坡稳定性较差,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项目设置了天生桥特长隧道,隧道长5223.5m,为本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一方面,特长隧道通风、照明等能耗将产生高额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运营安全、应急救援将对项目运营带来较大的考验。

3.打造“品质工程”主要措施

3.1设计标准化提升

项目在工程前期方案的比选论证中时刻体现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满足临双高速建设方案总体规划,路线布设依据工可所确定的路线走廊和主要控制点,结合沿线规划、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路网布局等进行路线平纵面设计,将本项目建设成为“内在质量优,外观形象美,科技含量高,环保功能强,文化氛围浓”的精品工程。

3.2质量管理精细化提升

制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质量岗位责任登记工作,明确界定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试验检测的质量责任,建立新进场单位的岗位责任人质量记录档案,完善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工作;强化质量风险预控管理,加强质量风险分析与评估,完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和运行机制。健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和执行落实、严格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制度,强化技术方案。分级分类审核责任,全面推行工程首件制;积极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加强过程质量管控。按照《施工标准化考核评比管理办法》《标准化工地建设强制性控制要点》《临建设施标准化检查验收制度》《标准化场站建设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持续进行场站标准化管理做到精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蔽工程检测等开展品质工程技术攻关行动。

3.3工地建设标准化提升

以场站建设为抓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理规定,确保标准化建设贯穿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主要在施工标准化强制要求配置机械设备,实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厂区按钢筋绑扎区、预制区、存梁区等科学合理布置,预制区与钢筋绑扎区全部砼硬化,存梁区采用砼硬化与绿化相结合。预制场每个区独立作业,互不影响,实现流水线作业、工厂化生产。临时用电早规划,厂区临时用电本着地埋和架空原则进行布设。

3.4技术创新化提升

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微创新活动,建立项目“四新”技术适用清单,并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取得成效。(1)采用帷幕注浆。天生桥隧道采用上半断面超前预注浆(帷幕注浆),注浆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每循环注浆长度为25m,注浆后开挖20m,预留5m不开挖作为下一循环注浆的止浆岩盘。(2)“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泥水玻璃浆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必要时加入速凝剂和缓凝剂所形成的注浆材料。这种浆液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难以控制、动水条件下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达到快速堵漏的目的。(3)创新工艺工法:1.陡坡地段现浇箱梁支架设计与研究。针对陡坡地段现浇箱梁支架设计及支架地基处理到支架搭设进行全方位研究,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采取不同的支架搭设措施。2.中风化包裹体地质桩基成孔技术。通过改进桩基开挖工艺,并创新形成新的钢中风化包裹体地质桩基成孔的工艺,提高成孔的合格率,进而提升桩基质量,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5安全管控能力提升

按照“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工作要求,针对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管理、安全检查考核、事故应急处置、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专项工作等几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理念,提高重点危险作业部位机械化作业程度;全面推行现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全面推行安全通道标准化;临边防护推广采用定型化网片;验收合格后悬挂安全通道验收合格牌。

4.结束语

通过对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相关文件的解读,以品质工程内涵为出发点,结合临双高速公路特点,提出打造临双高速品质工程的建设理念。从品质设计、精细化管理、精益建造、舒美服务、科技创新、品质文化等角度出发,在总结凝练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可发展的空间和亟待提升的需求,进一步提出提升工程品质的措施,最终提炼出项目优于行业水平的、适合在全行业推广的先进管理模式、技术和经验,形成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建设模式。并提出以下品质工程创建原则。

参考文献:

[1]谭勇,黄少雄,刘小飞,刘明.高速公路建设“1+6+1”质量管理新模式探索实践[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21(4):150-153.

[2]王安妮,李昭.山区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新实践—以浙江省文泰高速建设经验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23:148-151.

项目名称: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