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7
/ 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肖梦叶杨芬 [通讯作者]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临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分析。方法:              研究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抽选观察对象,共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经抽签法将患者划分成对比组和试验组,38例患者/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试验组,分析比较病情改善效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评估表分值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评估分数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护理中的效果更确切,可以促进病情缓解效果,防止发生心血管事件,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活质量;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负性情绪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后会产生出汗、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现象,以生命安全的威胁性很高[1]。及时高效的医疗方案可以促使病情缓解,但还需要优质的护理方案进行配合,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保护患者身心健康[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特殊病理变化,常规护理属于传统医疗服务措施之一,虽然可以发挥辅助作用,但由于人们对医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致使常规护理方案的适应性受到影响[3]。在此背景下,医疗护理工作发展迅速,并呈现多样化,新兴护理模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方面有显著作用。预见性护理为新兴护理模式的一种,有良好的预见性,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其针对性理想,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科学合理的服务[4]。本次研究抽选76例收治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探索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治疗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中产生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范围:2022.10-2023.10,对象:76例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组策略:抽签,即对比组38例、试验组38例。对比组患病时间介于0.5-5.8年,均值:(2.87±0.96)年;年龄区间即45-79周岁,均值:(60.52±6.78)周岁;其中,22例患者男性、16例患者女性;由恶化型、混合型、自发型、初发劳累型患者组成,分别是5例、6例、16例、11例。试验组患病时间介于0.5-6.2年,均值:(2.93±0.85)年;年龄区间即44-80周岁,均值:(60.58±6.63)周岁;其中,23例患者男性、15例患者女性;由恶化型、混合型、自发型、初发劳累型患者组成,分别是6例、7例、15例、10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有比对性。

入组条件:(1)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5]诊断要求;(2)同意参加研究并已经签订协议书;(3)对研究中的各项流程积极配合;(4)有完整齐全的资料;(5)意识无障碍,沟通能力正常。

筛除条件:(1)伴癌症疾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病、免疫系统病;(2)精神障碍、心理障碍、认知障碍;(3)肝肾功能病变严重;(4)脑血管病;(5)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6)研究期间脱离。

1.2方法

对比组(常规护理):到院之后对体征进行监测,积极开展护患交流,告诉患者负性情绪会影响疗效、影响预后效果;此外,向患者说明每天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日常饮食中不可以进食甜食、肥肉、辣椒等类食物;按照医嘱告诉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并在药物服下后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如果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和医师联系并协助其落实对症处理;按时清扫、消毒病房,以预防并发症。

试验组(预见性护理):(1)建立护理团队,包括护理人员、护师、护士长,其中,护士长为领导者,组织预见性护理相关培训活动,以考核方式监督队员认真培训,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2)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心血管事件等为关键词,在资料库中搜索相关文献,从中总结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同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纳,以上述调查结果为根据拟订护理措施。(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的问题包括负性情绪严重、认知水平低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服药依从性低下等。负性情绪方面:以简单的语言向患者系统说明负性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告诉患者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及意义,同时帮助患者分析负性情绪诱因,以安抚性语言缓解负性情绪,并向患者举例预后良好病例,以促使患者自信增强,此外,提供书籍、报刊、电视、音乐等,可以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培养患者兴趣,继而消除负性心理。认知水平低下方面:经讲座、宣教图册发放、海报张贴、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展开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护理方法、当前医疗水平、医嘱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等,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患者依从性,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恐惧疾病的心理。心血管事件方面:提高观察病情力度,对患者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护,同时将患者持续疼痛时间、疼痛位置、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记录好,并向患者传授心肌梗死的预防策略,在患者发生心绞痛症状时,立刻联系医师,并配合其完成救治;此外,将抗凝药物、硝酸甘油提供给患者,叮嘱其随身携带,并说明用药禁忌;除此之外,对患者每天摄取的脂肪、钠盐、糖分等进行严格控制,并说明摄入过多对血脂、血压、血糖的影响,告诉患者主要进食对象应为纤维量高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同时戒除烟酒;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

1.3观察指标

(1)两组病情改善效果对照:以SAQ西雅图心绞痛评估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包括活动受限情况、心绞痛发作、满意度、疾病认知情况,对应分值范围均是0-100分,分值高则病情明显改善。

(2)两组心血管事件统计对照:包括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总发生率=急性心衰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

(3)两组负性情绪评估对照:经SDS抑郁心理评估表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情绪实施评价,量表最高80分,确诊患者有抑郁情绪的标准分值是53分,抑郁情绪严重时量表分值高;经SAS焦虑心理评估表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情绪实施评价,量表满分80分,确诊患者有焦虑情绪的标准分值是50分,焦虑情绪越严重分值越高。

(4)两组生活质量评估对照:经SF-36身体健康状况评估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进行评价,各维度最高100分,分值高则生活质量理想。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软件:SPSS23.0,病情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其表达方法是:(±s),由t值检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表达方法是:(n%),由X2值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的标准是P<0.05。

2结果

2.1两组病情改善效果对照

对比组活动受限评分、心绞痛发作评分、满意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均较试验组评分低,二组比较可见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病情改善效果对照(±s,分)

小组

N

活动受限

心绞痛发作

满意度

疾病认知

对比组

38

69.57±4.73

62.48±6.35

68.82±7.29

69.43±6.37

试验组

38

73.84±5.92

68.33±5.14

74.95±7.86

73.82±6.81

t

-

3.4736

4.4141

3.5249

2.9021

P

-

0.0009

0.0000

0.0007

0.0049

2.2两组心血管事件统计对照

对比组护理期间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二组比较可见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两组心血管事件统计对照(n%)

小组

N

急性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总发生率

对比组

38

1(2.63)

3(7.89)

4(10.53)

8(21.05)

试验组

38

0(0.00)

0(0.00)

1(2.63)

1(2.63)

X2

-

-

-

-

6.1758

P

-

-

-

-

0.0129

2.3两组负性情绪评估对照

对比组和试验组干预前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估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比组和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估明显较干预前低,对比组干预后评估低于试验组,二组比较可见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3内容:

3.两组负性情绪评估对照(±s,分)

小组

N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比组

38

56.04±3.71

45.62±5.87

59.58±2.73

47.62±5.93

试验组

38

56.35±4.19

40.28±5.96

59.76±2.54

42.77±5.81

t

-

0.3414

3.9350

0.2975

3.6012

P

-

0.7337

0.0002

0.7669

0.0006

2.4两组生活质量评估对照

干预之后,对比组的社会功能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质量评分、生理职能质量评分、情感职能质量评分均较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4内容:

4.两组生活质量评估对照(±s,分)

小组

N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对比组

38

67.54±6.92

66.35±7.81

69.94±5.83

70.53±4.82

试验组

38

73.83±5.76

70.52±6.93

74.28±6.17

75.61±4.79

t

-

4.3065

2.4619

3.1516

4.6083

P

-

0.0001

0.0161

0.0023

0.0000

3讨论

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情况时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期间会诱发脑部疼痛,近些年来,发生心绞痛的人数逐年增加,且部分患者因该病死亡。一般情况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疼痛部位是胸骨后,每次疼痛时间约持续3min-5min,负面影响着生活质量[6]。有研究显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相应医疗措施期间,再运用合理、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可以促进疗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7]

常规护理采取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以往医疗工作中,该护理模式提供了良好辅助作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疗效,挽救了患者生命,但是,伴随国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工作的要求明显提升,而该护理实施的理念无法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本质区别即服务理念,该护理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运用过程中,会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在落实护理之前查找既往文献,将以往临床经验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明确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围绕风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需求达成,并防止风险事件发生[8-9]。截止当前,预见性护理广泛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医疗护理中,老年患者在该护理模式的作用下,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依从性等均有明显改善

[10-11]。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后,其病情改善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与对比组相比可见显著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证实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治疗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有应用价值。分析原因:该护理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心血管事件预防、用药、饮食等方面需求均有针对性干预,促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认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有效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性;除此之外,护理方案拟订之前,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理念等均得到强化,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12]

综上,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负性情绪严重、认知健康知识不全面、服药依从性低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等问题,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策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临床效果,患者预后得以改善,是推广意义重大的优质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迪,王中华,王苹苹,等.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75-77.

[2]孙萍,刘怀霖.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8):1357-1359.

[3]吴德雪.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917-1919.

[4]吴晶晶,冯欢,潘洪.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26-3928.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张红梅.评价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80):558-559,561.

[7]吴利赟.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研究,2020,2(1):59-60.

[8]陈雯,郑立娟.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4):62,60.

[9]张文丽.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940-941.

[10]付雪梅,罗晓辉,杨鑫坤.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419-420.

[11]安君.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767-769.

[12]李方圆.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