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新基建”建筑行业经济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7
/ 3

人口老龄化对“新基建”建筑行业经济影响研究

刘建勋

摘要:随着历史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总量增加趋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流动与区域迁移四个特点。由于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人口迁徙和人口密度的不均衡,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延续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后,脱贫攻坚,正处在新一轮社会经济建设的新征程,正处于人口区域和结构的变迁中。建设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人口结构变化中老龄化开始,给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加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将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新基建”为契机,全面建设数字中国。以国家“新基建”建设为依托,打造中国基建强国的世界名片。同时,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社会再分配的功能,推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工商业发展升级。带动人口空间上向西部移动,建设好国家战略后方,提高国家的整体军事实力。根据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在深度老龄化到来之前,政府应当促进60岁到70岁老年人就业,出台适合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促进“新基建”的建设过程中老龄人口就业。推动建筑经济产业升级,是建筑行业经济转型一次难得的机遇。“新基建”用工的转型升级,将促使建筑从业者从职业苦累到职业羡慕的转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新基建;建筑经济。

引言

人类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的终结,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都在消耗物质资源,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人口增长超过了社会物质的生产,必然会降低生活水平,消耗子孙未来的生存基础,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合理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财富积累源泉,人创造财富同时也享用社会大劳动成果。

开发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源,发挥老龄人口的知识和社会阅历的优势,在社会大生产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基建”事业添砖加瓦,助力建筑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人口发展状态与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发展状态

研究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新基建”建设的时代要求,首先从认识我国近代人口发展的状态开始。清朝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口大概二亿,在民国时期约四亿五千万人,建国后,人口是六亿左右。在封建势力和军阀割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底层的百姓生活困苦,面对恶劣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低下生产效率,出现自然出生和死亡率高,区域人口分配失衡的人口结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受人口伤亡减少的影响,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人口补救措施。新中国成立后,经历朝鲜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新中国在西方国家入侵的战争阴云下,解放后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一度实施鼓励多生的人口政策。此阶段与现阶段计划生育后老龄化高峰期有着本质区别。实施计划生育后,人口结构为出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人口寿命增加的特点。上世纪末,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加快建筑产业升级,抓住以数字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五点零契机,“新基建”将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制造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智慧城市,达到实体经济繁荣,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加大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建设智慧城市,吸引东部人口向西部和东北地区移动。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努力建设以区域中心为代表,形成更高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2、计划生育政策对建筑经济的影响

经济发展史也是人类发展史,建筑经济必然也会受到人口影响。近年来,由于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区域资源承载能力限制,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必须控制人口有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法》提高了这一基本国策的社会历史地位,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严谨性,避免人口政策上的错误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立法之初,人口总量做减法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人口政策的改变,都是在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劳动力资源紧缺,作出了强有力的应对策略。

二、老龄化对“新基建”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1、老龄化对“新基建”发展的制约

“新基建”在老龄人口高峰期,老龄人口不断流向建筑劳动力市场,建筑行业成本将发结构性变化。本世纪中期达到老龄化高峰,出现城市居民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程度较高和农村居民老龄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城乡间社会保障差异。届时,城乡居民在建筑行业中,低层次体力劳动者仍以农村老龄人口为主。青年在传统建筑行业中的从业人数比例在持续下降,老年从业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优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产业部门中流动,建筑行业的用工成本将持续不断增加。

2、老龄化对“新基建”的影响

第二产业中,相对于建筑行业工矿企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层次要高很多,而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效益的效果突出。在建筑业中,虽然各种建筑机械设备发展更新较快,但是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一次性生产,手工劳动占比仍较高。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结合建筑行业在三次产业中的较大比重,人口老龄化不仅影响建筑经济良性发展,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关系民族繁荣和子孙后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使人口自然出生减少四亿多人,转变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和人口结构,平衡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基建”的影响,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参考的中国经验。如何在老龄化高峰中减低建设成本,是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将给高质量的“新基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给建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3、老龄化高峰对“新基建”建筑经济风险

老龄化高峰促使社会经济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新基建”建筑经济总量下降。随着社会深度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低成本竞争优势消失,削弱了我国长期享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在本世纪中期深度老龄化的高峰期间,如果人口政策不力或出现错误,人口老龄化高峰期间可能使经济年均增长率降低的风险,甚至出现经济衰退。养老型金融资产比重高,风险高,养老险的兑付推动社会经济高通胀,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4、人口老龄化对“新基建”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原来流向建筑行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新农村的建设,减少了建筑行业劳动力来资源。从20世纪初人口红利时期的青壮年工人找活干,到现在青壮年建筑行业没人干,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致使青壮年劳动力减少退出,建筑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致使劳动力资源必须更新替代,向更高效的机械设备和老年从业者转移。参加社会劳动生产能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经济条件,将有更多的低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继续在低技能、强劳动的建筑行业中谋求生存。因从事建筑行业的老年劳动者年龄较高,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较低,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建筑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三、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在第五次工业革命“新基建”中的机遇

1、人口老龄化下的“新基建”范围

“新基建”是新兴词汇。基建中的“新”给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基建”投资扩大未来中国消费市场。“新基建”建设理念超前,高标准地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说是第五次工业革命在开始中国的标志。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高起点,拉开了我国“新基建”的建设的开始。新基建产业规模巨大,包括新城市的建设和老旧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新基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新基建”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应用和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形成了互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提高建筑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2、“新基建”推动基础设施的数字转型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依托5G通信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系统信息交换延迟大大降低。大数据中心建设,更精准地预测分析“新基建”需求规模。基建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网络设施规模,预留出发展空间又不至于使设施闲置,不至于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基建”技术为基础,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改变建筑行业用工结构,提高建筑构配件制作安装数字化水平。推动和提高建筑行业BIM在“新基建”应用,为“新基建”提供数据支撑。随着5G通信普及,建筑行业的环保和行政监管手段不断创新,现场扬尘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就是未来“新基建”创新方向和发展方向,创新建设高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3、“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

未来的智能世界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堪比数字国土。建筑行业则如同一棵大树,生根在数字国土之上。建筑行业在“新基建”建设范围下既独立又互相协同。各行各业汇聚起来就是智能社会大森林,整个社会经济生机勃勃。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百年不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深刻。但是“新基建”第五次工业革命将推动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并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巨大变革。“新基建”以市场主体建设和经营为主,政府用政策引导“新基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新融资方式,对既有城市基础设施的软改造,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实施改革,从而降低社会交易隐形成本。

4、“新基建”推动建筑行业劳动力结构转型

在人口老龄化与新基建大变革中,传统建筑行业仍在“新基建”范围和框架内。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建筑业从业的规模和从业岗位将进一步被压缩。高学历、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流向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从业劳动者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比重将不断增加,导致建筑经济的产出效率和产出质量都将大大提高。“新基建”用工的转型升级,将促使建筑从业者从职业苦累到职业羡慕的转变。

四、“新基建”老龄人口的就业

1、老龄人口的就业

中国社会老龄化高峰到来后,稳就业压力不减,有的老年人想继续参加适宜的工作,老龄人口和青壮年人口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建立老年就业市场,让退休老年人参与社会生产,存续养老资金,为晚年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建设老龄人口就业市场的意义

建设老龄人口就业市场的意义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高峰期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会导致劳动力成本急剧增长,推动用工成本的急剧增加,甚至使行业规模萎缩。人口老龄化高峰期解决劳动力断档,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建设老年人再就业市场。长寿为老年人就业奠定了基础,工作有益老年人身体健康。

3、老年人口就业的问题

老年人退休返聘多以知识型人才或技术人才为主,农村转移老年普工不具备竞争优势。老年人就业的促进政策和法规尚未制定。

4、建筑行业老龄人口就业培训

建筑行业从业的老龄人口多以农村老年人为主,学历和劳动技术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也普遍较低,是农村老龄劳动者的共同特点。传统农业的从业农民,种植收益较低,家庭负担较重,是致使农村老龄人口在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来和“新基建”建设的加快推进,建筑行业要做好老年人口就业的培训。

5、推动老龄人就业市场的建设

做好老龄人就业体系建设,政策与法律接轨。改变老年人就业受歧视的社会环境,转变观念引导舆论尊重就业老年。为老龄化高峰期的人力资源供给缺口做好政策储备。建筑市场对农村剩余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吸纳,在一定时期内比重仍然较高。完善建筑行业老年人口的工资保障机制,为农村社会保障较低的老年人口增加收入,有助脱贫,有助社会稳定。

五、建筑行业老龄人口的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调整产业政策,促进社会老龄化高峰期间适宜老龄人口就业 。第二,优化政策环境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激发企业吸纳老龄人口就业的积极性。第三,抓好“新基建”项目建设,重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好老龄人才经验与智慧。第四,鼓励老年人参与就业,消除老年劳动者的用工风险,建立老年人就业安全保险制度。第五,做好老龄人口就业的岗位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劳动力缺口,增加社会老年劳动力资源的自愿供给。第六,要建立适合老年人的岗位目录,结合劳动力市场配置原则,鼓励企业和用工单位在适宜的岗位使用老年人。第七,结合退休后养老金支付政策,对参与公益岗位工作的退休老年人可以享受养老金补贴。让老年人自愿参与到社会公益岗位,有益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人力成本和费用,减少公共财政支出。

六、结束语

随着“新基建”改革和发展,老龄化高峰过后人口结构时代变化不会对劳动力供给和建筑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新基建”将促进建筑产业的用工升级,促进劳动力结构性转型。提高“新基建”基建建设经济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总效率。根据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在深度老龄化到来之前,政府应当把促进60岁到70岁老人就业出台相关的就业政策,开发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唐天思.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的影响

https://www.xzbu.com/3/view-7905953.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委委员会.新基建新闻发布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