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研究

赵耀辉

130129199311222515

摘要:基于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背景下,岩土工程开发规模扩大,加快了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可能会破坏地质环境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问题。岩土工程作为基建项目的重要组成,其复杂性突出,必须合理规划设计来防范地质灾害,以免危及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本文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常见类型切入分析,重点探究灾害成因及有效的防治策略,并举出案例论证丰富研究,以期有关内容能作为可靠参考,防治地质灾害的同时促进岩土工程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引言

地质灾害是阻碍岩土工程顺利开展重要原因,通过加大对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并剖析有效解决措施能进一步保障工程安全性。岩土工程建设通常涉及多个层面,建设初期就要落实对地质的检测工作,并确保岩石层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与完整性。通过搜集数据资料并设计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实现对灾害的及时的处理,将地质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损失降至最低。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新时期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来实现科学防治,具备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通常指对不同类型地质环境所开展的加固、开挖作业,该技术体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地质灾害,即地灾(Geological disasters),它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下形成的破坏环境且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作用或者现象,地质灾害往往是人与自然界活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有突然性、广泛性、区域性等特点,2022年我国因洪涝与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03亿元。岩土工程的常见地质灾害如下:(1)滑坡。它指岩土架构受地面振动及斜坡冲刷下出现的岩体滑动,破坏力较大,多发于地势落差大等区域;(2)崩塌。崩塌又被称作“塌方”,是重力作用下岩石泥土脱离原结构而滚落,根据其原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山体崩塌、岩质崩塌等;(3)泥石流变形。该灾害多发于山沟、山坡带,易危害当地建筑与居民生活,其灾难性较大;(4)地面变形。地面变形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地面沉降、塌陷或是裂缝,多出现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岩溶活动频繁等地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70座城市都是该灾害易发区,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灾害指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甚至导致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等灾害事件。根据导致地质灾害的作用、特点及其区域来划分,普通类地质灾害涵盖了十一类,四十八种。本文围绕其中的四种常见灾害类型来深入论述。从宏观角度来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可划分为自然、人为两个大的层面,自然因素又囊括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1)地貌。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遭受洪涝概率随之提高;再加上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地势落差明显,容易造成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2)水文。水文环境也是岩土工程开展中需要重点考虑到的要素,它对于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地形构造上,容易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例如,在暴雨、冰川、积雪融化后,可能会在沟谷、山坡地区发生泥石流;(3)地质。例如,地质变化多样性加大了山体裂隙的风险,若在外界因素干扰下,便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2022年5月28日18时许,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黄草村斗砻子组(小地名:陡磊子)发生滑坡灾害,滑坡体约50万m3。因发现变形及时,上报给当地自然规划局资源局,及时调查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5月28日15时,该地滑坡变形加剧,当地紧急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共241人,危险区内在建的渝湘高铁施工方(中铁七局)停止施工。经该案例分析可知: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极为重要,能很大程度降低因岩土工程活动导致的灾害风险,且能取得理想效果。在山区建设施工中尤其要注重部分地质工程的影响较为隐蔽,周围地质灾害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标准,实施重点防范避免人员伤亡。

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1. 实施针对性地质灾害防治

(1)滑坡防治

经检测后证实地质滑坡灾害隐患点有较大的危害程度,且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等,岩土工程可实施“搬迁避让”措施;若危害程度小,治理成本低,可落实工程治理措施。首先,可削坡减载,修建截排水沟,消除地表积水并填土压实针对容易产生滑坡灾害的地下水来进行综合防治工作,可采取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措施等,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范围,降低灾害发生风险;其次,设计挡土墙,用抗滑桩等加以支护,或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来防护,以确保结构稳定性,最后,再在附近进行绿化种植,减少坡面受到冲刷后的影响。

(2)崩塌防治

岩土工程项目人员要明确崩塌发生的前兆,如隐患体裂缝变大,坡体前缘有土体滚落,有岩石撕裂摩擦错碎声,地下水质异常等。其一,工程防范措施。对于具备一定危害程度的崩塌灾害隐患点,同样实施搬迁避让工作;若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且治理难度小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滑坡防治相比,崩塌防治的难度相对较小且操作更便捷。(1)修建截排水沟;(2)强化绿化种植,(3)可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来支护防范。针对危岩体等可增设防护网来遮挡,并设计缓冲沟或者平台等,从根源上来降低崩塌后的危害程度。可利用格构锚杆支护来进行防治崩塌,或通过“削坡+主动防护网”来预防。施工时要先清理掉危险岩体并加固,确保岩体结构的稳定性,预防其卸荷裂隙区向外扩张;其二,预防措施。工程项目建设要避开崩塌风险区域并提前做好危险性评估工作。重视对危岩体的监测和预警,若发现有崩塌前兆,要立刻安排人员撤离并上报当地政府。

(3)泥石流防治

首先,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域,岩土工程的开展要提前做好调研工作。尽可能地避免造成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游、上游、沟口处、河道弯道外侧等。若因现场条件有限实在无法避免,可考虑修建防护工程;其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要求建设:(1)采取护坡、挡墙、顺坝保护工程,实现排导、拦挡的作用;(2)建设导流堤、急流槽;(3)修建截流工程或是拦砂坝。在泥石流多发区域,还可做好清淤等护岸工程。尤其要重视泥石流防治三个重点区域,即“上坡、堆积区、沟谷区”,可利用绿化种植、修建小型水利设施防治;再者,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降雨信息等分析泥石流发育情况,按照其规模和程度来合理划分不同的危险区域,如高危、中危、一般危险等,实施对应监测计划;最后,应急性防治措施。每年7~8月泥石流发生率相对较高,要提前做好应急避防工作。岩土工程建设要避开泥石流的危险地段,提前做好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等工作,对于受到严重威胁的路段、村镇等提前由上级部门开展部署调控工作,最大化降低泥石流危害。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害重大且有多元化的特点,强化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分析并采取措施极为重要且势在必行,它是维护区域发展秩序必要手段。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且其形成的原因与地貌、水文、地质、人为等诸多因素有关。为有效防治该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要实施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并完善勘测预警监测体系、积极运用生物防护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属于系统化、复杂性工程,需要相关主体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循序渐进与因地制宜地采取策略,为岩土工程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明昊,徐冬,黄天宇.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与地质灾害研究[J].中国减灾,2024(11):60-61.

[2]李壬飞.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4(0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