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患者的危机管理模式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急诊胸痛患者的危机管理模式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曾小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  400030

【摘要】目的 探索急诊胸痛患者接受危机管理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诊胸痛患者进入试验,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危机管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并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确认疾病类型、开始手术、转移至病房以及住院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干预急诊胸痛患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优化临床指标。

【关键词】急救护理;胸痛;危机管理模式;急诊

胸痛作为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疾病会出现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通常表明病情危重且病势变化迅速,需要迅速干预治疗[1]。因此,胸痛中心应当以缩短治疗时间为目标,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优化急救方案,使胸痛患者能够以最快速度接受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危机管理模式是指能够分析评估危险因素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管理规范以尽快处理急救事件的护理方式[2]。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危机管理模式急救护理干预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诊胸痛患者进入试验,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发病时间(6.18±1.23)h。观察组31例男性,13例女性。发病时间(6.09±1.21)h。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试验条件并通过伦理会审批。纳入条件:①符合胸痛诊断标准且疼痛时间超过5分钟。②胸痛发病12h内进入急诊。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意识不清晰。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急诊当班护士为急诊胸痛患者实施院前处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询问病史、家族史、用药史、胸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等关键信息,为患者提供建立静脉通路等常规操作。

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模式护理:①培训护理人员:借助微信、讲座、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培训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对日常生活中危机护理操作的熟练度及重视度。②院前急救护理:建立预警措施,一旦接到急救电话,急诊护理人员应在5分钟内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并出诊,为胸痛患者开放绿色安全通道。③院内急救护理:各科室医护应明确分工,接到急诊后保持秩序稳定,在患者入院5分钟内给予患者氧气支持、抗休克治疗、输液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和精神状态变化,诊明病因后开放绿色通道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并提前协调各科室,以免对患者造成转运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科普急诊胸痛的相关知识,并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疏导和安慰。④交接工作护理:转运患者途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避免磕碰,并防止患者在转运途中坠床,转运时也应监测心率,以免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认真完成转运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的次数。②临床指标。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从被急诊接诊后到确诊、手术、病房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指标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休克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4

9(20.45)

5(11.36)

3(6.82)

17(38.64)

观察组

44

4(9.09)

2(4.55)

1(2.27)

7(15.91)

x²

4.641

P

0.031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指标

例数

确诊时间(min)

开始手术时间(min)

转移至病房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4

59.18±4.65

79.32±6.59

54.29±4.26

22.34±3.27

观察组

44

40.11±3.41

45.67±4.36

43.75±4.08

15.31±2.27

t

21.937

28.248

11.853

11.715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治疗时机对于诊治急诊胸痛患者尤其关键,若胸痛患者为急性心脏类疾病,治疗所需时间越长,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就越大,因此,尽快为胸痛患者提供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危机管理模式与常规急诊护理中的先诊断后治疗不同,能首先分析危险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预案,从而有效缩短抢救时间,能有效针对急诊胸痛患者病情的危急性和多变性做出应对措施,具体结果如下。

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其原因为危机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树立危机意识,增强临床上应对急诊的反应能力,使其面对胸痛急诊患者时反应更加迅速,同时在入院后和转运过程中注意心电变化,防止掉床等举措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得到的诊治速度更快(P<0.05),分析其原因为危机管理模式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均制定高效预案,提前预测风险事件,提前进行急救准备,将护理人员面对急救时的反应时间尽可能缩短,能够冷静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使胸痛患者遭受的危机损害性降到最低,最大程度控制病情发展,从而使患者确诊、转运以及住院时间缩短[3]

综上所述,危机管理模式干预急诊胸痛护理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玲,邓明星,李超杰.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0):159-161.

[2] 杜艳霞,马华美,刘艳丽. 急诊胸痛患者急救护理中运用危机管理模式的价值评估[J]. 糖尿病天地,2023,20(12):163-164.

[3] 何怡妮,黄迎春,谭路英. 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在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2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