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婷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评估疼痛管理在处理创伤骨科护理时的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骨科收治的108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配至两组并执行不同的护理策略,以比较其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升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需求。

关键词:疼痛管理;创伤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8.38±3.90)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8.43±3.8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疼痛健康宣导,指导患者服用或注射止痛药、观看视频等缓解疼痛,监测患者疼痛变化,给予饮食指导、体位护理、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管理。(1)创立多元化的疼痛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麻醉专家、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进行深度的疼痛护理体系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旨在强化他们的多模式疼痛管理理念,确保他们全面理解并能有效应用疼痛护理管理知识,特别强调物理止痛技术的熟练掌握。(2)患者刚入院时,团队立刻与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收集基础信息,并实时评估其疼痛状况。团队会基于患者的病情讨论并定制个性化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计划。术后,持续监控患者的疼痛变化,定期进行评估,重视患者的第一手反馈,设定疼痛评分标准:1-3分者每日评估,4-7分者每6小时评估一次,7分以上则每4小时评估。对静脉或肌肉注射镇痛药的患者,评估应在用药后30分钟进行;口服镇痛药的患者则在1小时后评估。(3)采取药物和物理疗法相结合的策略,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镇痛,并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镇痛方案。责任护士会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穴位按摩,如合谷、外关和手三里,每次10分钟,每日两次。同时,运用压丸法在直肠和神门等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每穴轻压30次,左右耳交替进行,直至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的舒缓感。(4)心理关怀是关键环节。团队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那些感到紧张和焦虑的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通过言语交流进行情感疏解,操作过程中务必温柔,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5)舒适的环境是提升患者体验的重要部分。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整洁且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病房。鼓励家属陪伴,通过轻松的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恢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疼痛度对比

术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较低(P<0.05)。

2.22组疼痛控制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较高(P<0.05)。

3讨论

对于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手术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手术后的组织修复期间,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不适感,尤其是疼痛,这不仅会引发患者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情绪,还可能干扰他们的睡眠质量,从而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疼痛是身体对损伤作出的自然反应,但过度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生理困扰并诱发额外的健康问题。传统的医疗策略主要依赖于药物镇痛,但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疼痛管理策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包括疼痛的认知理解、精准评估、物理疗法以及药物控制等多种手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

经过分析,观察组在手术当日、术后第一天以及第二天均表现出显著的低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对镇痛药物的需求和自我调控镇痛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这直接证明了实施疼痛管理策略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从而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疼痛往往源于创伤或炎症,若护理不当,可能会转变为持久性的痛苦,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单纯依赖药物来抑制疼痛并不足以实现长期缓解,且可能伴随着副作用,影响疗效。本研究采用的多元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持续优化的疼痛护理体系,特别针对创伤骨科病人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这一系统强调了责任护士的角色,他们需明确疼痛管理的策略,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来提升管理效率。个性化护理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对疼痛程度的精确识别和评估,实施定制化的多途径护理干预,以期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全面理解患者的疼痛特性,通过有效的沟通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疼痛的心理动力,从而稳定情绪。此外,将舒适护理融入日常护理,有助于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增强骨科患者的舒适感和耐受疼痛的能力。根据疼痛评估动态调整镇痛计划,确保其科学、规范且具有针对性。同时,结合物理疗法如冷热敷、穴位按摩和耳穴压豆等非药物手段,协同药物治疗,以增强整体的镇痛效果。

在创伤骨科病房的护理环境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但患者的中心地位不容忽视。有效的护理不仅依赖于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协同,更是患者自我管理与疼痛管理的关键。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敏锐地捕捉患者的疼痛信号,运用专业的护理手段,致力于减轻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不适,使他们能感知疼痛正在逐渐受控。这种积极的反馈有助于激发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后续的护理计划,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早日达到医师设定的出院标准。护理的核心在于细致入微地关注患者的身体感受,通过精心设计的护理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恢复过程,最终在家庭支持和专业护理的双重保障下,迅速恢复健康,实现优质护理体验。

结论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和自控镇痛率。

参考文献:

[1]黄大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1,7(26):139-141.

[2]刘芳君,骆淑玲,翁金金.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64-66.

[3]张玉峰.分析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7):968-969.

[4]许玲玲.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26,328.

[5]陈秀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2):109-110.

作者简介:王婷(1998.11)

毕业学校: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

护士职称

研究方向:护理学

单位名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通信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昊天园小区20栋1503

邮政编码:2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