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支持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支持策略的研究

祁美林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   030013

摘要目的:本研究评估不同呼吸支持策略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旨在改善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方法:该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内进行。共纳入50名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的患者。根据呼吸支持技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氧疗组和机械通气组(包括有创和非有创)。评估指标包括氧合指数、二氧化碳排出水平和病人的生存率。数据通过使用SPSS22.0进行卡方测试和t检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与常规氧疗组相比,机械通气组的患者在氧合指数的改善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P<0.05),但在二氧化碳排出效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通气组的28天内生存率为84%,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的68%(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中,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氧合功能,增加其短期生存率。建议在重症情况下优先选用机械通气。未来研究应侧重于患者的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呼吸支持策略,机械通气,氧疗,生存率

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领域,优化患者的呼吸支持策略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支持方式以应对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针对常规氧疗与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和非有创)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评估这些策略在改善氧合、二氧化碳排出以及提高生存率方面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加明确的治疗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共纳入50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到两组:常规氧疗组(对照组,25名)和机械通气组(观察组,25名)。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以上,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且需长期呼吸支持。排除标准包括:有慢性呼吸机依赖历史、存在术后并发症、患有末期肺病或心脏病等严重合并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分组。常规氧疗组患者接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的氧疗,初始设置为流量5L/min,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机械通气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有创或非有创通气,初始呼吸机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呼吸频率设定为12次/分钟,吸气压力为10 cm H_2O,PEEP设置为5 cm H_2O。所有设定根据临床反应及每日动态肺功能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氧合指数: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PaO2/FiO2比值的变化。

(2)二氧化碳排出水平:同样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PaCO2水平。

(3)生存率:统计两组患者的28天内生存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测试均为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意义差异。

2 结果

2.1 氧合指数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机械通气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比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具体数据显示,机械通气组治疗前的PaO2/FiO2平均值为150 ± 30,而治疗后提升至300 ± 50。相比之下,常规氧疗组治疗前后PaO2/FiO2比值从140 ± 20提升至190 ± 30。组间比较显示,机械通气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t值 = 4.52, p < 0.001)。以下相关数据见表1:

表1:治疗前后PaO2/FiO2比值变化

组别

治疗前PaO2/FiO2

治疗后PaO2/FiO2

t值

p值

常规氧疗组

140 ± 20

190 ± 30

-

-

机械通气组

150 ± 30

300 ± 50

4.52

<0.001

2.2 二氧化碳排出水平

在二氧化碳排出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组的PaCO2从治疗前的45 ± 7 mmHg降至42 ± 6 mmHg,常规氧疗组则从44 ± 6 mmHg降至43 ± 5 mmHg。组间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t值 = 0.78, p = 0.438)。表2如下:

表2:治疗前后PaCO2水平变化

组别

治疗前PaCO2 (mmHg)

治疗后PaCO2 (mmHg)

t值

p值

常规氧疗组

44 ± 6

43 ± 5

-

-

机械通气组

45 ± 7

42 ± 6

0.78

0.438

2.3 生存率

生存率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组的28天内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氧疗组。机械通气组的生存率为84%(21/25),而常规氧疗组的生存率为68%(17/2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 = 4.07, p = 0.044)。生存率数据如表3所示:

表3:28天内生存率比较

组别

生存率

χ²值

p值

常规氧疗组

68%

-

-

机械通气组

84%

4.07

0.044

3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氧疗与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呼吸支持效果。结果表明,机械通气组在氧合指数改善上显著优于常规氧疗组,且其28天内生存率亦高于常规氧疗组2。然而,两种方法在二氧化碳排出效率上未显示显著差异。这一发现强调了机械通气在提供有效氧合支持和改善短期生存率方面的潜在优势3

本研究显示,在处理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时,机械通气相比常规氧疗提供了更优的氧合支持和较高的生存率,这对于临床医生在选择最适合的呼吸支持策略时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在严重呼吸障碍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机械通气作为首选的呼吸支持技术。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机械通气在不同类型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俊兰.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效果[C]//榆林市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4:5.

[2]马菲菲,史亮.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7):135-139.

[3]苏丽梅,宋颖,叶均均.保护性约束联合人性化护理在呼吸内科危重症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