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门诊药房中不合理使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3

抗菌药物在门诊药房中不合理使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何广娟

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苏州215008

前言: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多种,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且范围较广,各科室患者均有应用,这与其抗感染、消炎作用尤为突出存在相关性[1]。相关临床数据显示,应用抗菌药物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较好减少了死亡率,但是,伴随抗菌药物的大量投入,不合理用药现象随之出现,从而造成耐药性提升,抗菌药物药效随之降低,临床疗效因而受到影响[2]。在此背景下,临床界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保障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发生率[3]。本次研究样本是我中心门诊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95例抗菌药物疗法患者,讨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现象,探索其改正方案。以下是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与流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于2022年1月开始,2023年1月结束,样本:我院门诊科患者,共抽选995例,其中,489例患者性别男,占据49.15%,506例患者性别女,占据50.85%;年龄最小患者3岁,最大患者78岁,均值(49.11±11.84)岁;体质量最小值是12kg,最大值是78kg,均值(50.63±12.78)kg;病程最少3天,最多10个月,均值(4.52±1.96)个月;患者来源:51例儿科、241例妇科、317例呼吸内科、159例口腔科、162例外科、65例消化内科。

入组条件:(1)一般资料齐全;(2)认知正常、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及其家人同意签订研究知情协议书;(4)患者及其家人配合性良好。

剔除条件:(1)意识障碍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肝肾心肺脑等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4)老年痴呆、智力发育异常患者;(5)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患者;(6)中途退出患者。

1.2方法

对995例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分析不合理现象,而后依据原因制定并实施改正策略。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即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在儿科、呼吸内科、妇科、口腔科、消化内科、外科中占据的百分比,占比即发生例数在总病例数中的百分比。

(2)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类别,即统计重复用药情况、药物方案不合理情况、溶媒不合理情况、剂量不合理情况、用药方法不合理情况、联合用药不合理情况、联合用药不合理情况,占比即发生例数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总例数中占据的百分比。

(3)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统计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17岁及以下类型、18岁-40岁类型、41岁-59岁类型、60岁-78岁类型,占比即发生例数在不良反应患者总数中占据的百分比。

(4)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统计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皮肤情况,并统计累及不同系统时的不良反应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即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等;呼吸系统表现即喘息、咳痰、咳嗽等;神经系统表现即头痛、头晕等;循环系统表现即胸闷、心悸等;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即皮肤瘙痒、皮疹等;占比即累及系统例数在不良反应患者总数中的占比。

2.结果

2.1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统计

调查分析发现,995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有158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是15.88%,其中,口腔科患者占比最高,为5.03%,其次是呼吸内科患者,占据4.52%。具体情况可见表1数据。

表1.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统计(%)

科室

例数

占比

儿科

10

1.01

妇科

28

2.81

呼吸内科

45

4.52

口腔科

50

5.03

外科

16

1.61

消化内科

9

0.90

合计

158

15.88

2.2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与统计

分析统计发现,158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患者中,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情况占比最高,均是20.25%,其次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16.46%,而后是溶媒不合理,占比13.92%。详细情况可见下表2数据。

2.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与统计(%)

不合理情况

例数

占比

重复用药

32

20.25

药物方案不合理

13

8.23

溶媒不合理

22

13.92

剂量不合理

32

20.25

用药方法不合理

20

12.66

联合用药不合理

26

16.46

配伍不合理

13

8.23

合计

158

100.00

2.3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情况

统计发现,158例不合理用药患者中,有85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占比最高者为60岁-78岁的老年患者,占据71.76%,其次是不足17岁的未成年患者,占比11.77%,而后是41岁-59岁的中年患者,占比10.59%。详细情况可见表3数据。

3.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分布

例数

占比

17岁及以下

10

11.77

18岁-40岁

5

5.88

41岁-59岁

9

10.59

60岁-78岁

61

71.76

合计

85

100.00

2.4统计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可知,85例患者出现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累及皮肤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达到67.06%,其次是累及消化系统功能的不良反应占比57.65%,,而后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比32.94%。详细情况可见表4数据。

4.统计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表现

累及功能

例数

占比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

49

57.65

皮肤瘙痒、皮疹

皮肤

57

67.06

胸闷、心悸

循环系统

20

23.53

喘息、咳痰、咳嗽

呼吸系统

8

9.41

头痛、头晕

神经系统

28

32.94

3.讨论

分析抗菌药物功效发现,该类型药物对病原菌活性有抑制、灭杀作用,有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种类,该药物获得方法多是通过培养微生物途径,有多种类型,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克林霉素等,均能够灭杀病原菌,提高临床疗效[4]。但是,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可灭杀的菌类存在差异,而实际临床使用时,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不适应症使用情况,致使病原菌活性无法得到有效抑制,且有可能因此出现耐药性,造成部分抗菌药抑菌、灭菌功效降低,所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性是保障临床疗效的关键[5]。门诊药房主要职责是按照医师处方为患者发放药物,该药房中有大量抗菌药物,且种类繁多,多数患者无法识别不合理用药情况,且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低下,若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患者将无法及时发现,最终造成疗效不理想,治疗时机延误后果。为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需及时对门诊药房制度进行完善[6]

处方点评是近几年出现的医疗方案,是以用药标准及规章制度为根据,由药剂师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点评,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管理措施。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发生原因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指导用药缺乏细致性等,因此,可采用处方点评策略对门诊药房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管理[7]。具体管理操作即(1)组织抗菌药物药学知识培训活动,邀请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参加,围绕不同抗菌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种类、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进行讲解,以使医护人员充分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除此之外,还需向医护人员讲解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类型,即年龄幼小患者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善,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较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为此类型患者用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同时为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确认无误后再予以用药,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以便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予以对症处理[8]。(2)患者凭处方取药时,门诊药房药剂师应对处方进行审核与点评,如果发现不合理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核实具体情况,确认处方无误后再发放药物。(3)以《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为根据,核实处方中联合用药、药量、用药方法、溶媒、用药时间等信息,若有不合理用药情况立即上报,同时总结并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发生的原因,而后针对原因制定解决策略,以提高抗药物临床用药合理性[9]。(4)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将处方审核与点评纳入绩效考核,并向门诊药房人员传达处方点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以使其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提升,有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作用。

分析本次调查分析数据发现,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时均有不合理用药现象,总发生率是15.88%;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多种类型,重复用药及药量不合理占比很高;不合理用药情况能够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且能够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青壮年患者发生率最低,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由此可知,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时,门诊患者有很高概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致使患者的消化、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及皮肤受到损伤,患者身体负担加重,药物作用因使用不合理而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疗效不理想,病情控制效率不佳后果,对患者的预后结局有较大负面影响[10]

4.体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大缓解了就医压力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接收的老年患者数量较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很高,通常情况下,患者根据处方在门诊药房领取药物,据以往门诊药房抗菌药物发放数据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较广,且大部分门诊患者在用药之后病情好转,但是,有部分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此现象展开调查发现,门诊药房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完善门诊药房管理制度迫在眉睫,药师处方审核与点评为新型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该管理方案对门诊药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提高,处方合理性提升,较好减少了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发生可能性,这对于提高门诊行抗菌药物疗法患者的舒适体会有重要意义,值得在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楠,王伟,解家凤,等. 抗菌药物在门诊中的不合理使用状况及整改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1):199.

[2] 张育. 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5):107-109.

[3] 晁凤巧.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9):48-49.

[4] 杨爱琴,林秀钦,陈艳,等.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与不合理处方情况调查[J]. 福建医药杂志,2019,41(4):125-126.

[5] 杨斐然. 对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5):65-66.

[6] 谢敬丹,郭宇姝,游亮,等.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应用干预研究[J]. 转化医学杂志,2019,8(6):353-355,372.

[7] 于芹,刘茹.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合理性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26):173-174,177.

[8] 黄立珍. 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分析[J]. 北方药学,2022,19(5):103-105.

[9] 谭盛桔.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7):193-194,196.

[10] 黄雪英. 某医院门诊197张抗菌药物处方用药与不合理原因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23,2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