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通络消积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叶氏通络消积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绍芬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01

摘要目的观察叶氏通络消积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叶氏通络消积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氏通络消积方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叶氏通络消积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一类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HBV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平均为3.5%,估计约2.57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后机体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害和肝脏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纤维不断增生并逐渐形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截止目前,尚无明确可用于临床的抗纤维化化学和生物药物,而中医药在该领域有明确优势,目前适应证为肝纤维化或有文献报道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及经验方有: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肝爽颗粒,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等[3]。但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规范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及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叶氏通络消积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5.22±2.0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92±0.44)年。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5.44±2.1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96±0.4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片0.5mg,每日一次,1片/次,空腹2小时口服。

1.3.2治疗组

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叶氏通络消积方,药物组成:鳖甲20g,蛰虫10g,当归15g,桃仁10g,郁金12g,川芎12g,香附15g,牡蛎15g,夏枯草15g,木香6g药物均由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心药房统一提供的中药煎剂,每日2次,每次1袋,饭后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判定: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基本正常,HBVDNA转阴,LSM<7.4kPa;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或基本恢复正常,HBVDNA转阴,LSM>7.4kPa,且LSM<9.4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肝功能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在清晨患者未进食前于其肘静脉采集4ml血液,给予3000r/min、5min的离心处理后,分离出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项肝功能指标[4]

1.3.3肝纤维化指标

由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构成,于治疗前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展开测定。清晨空腹,采集患者3-5ml静脉血,于3000r/min下离心处理10min之后取上层的血清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组内差异行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示具有明显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8(26.67)

14(46.67)

8(26.67)

22(73.33)

治疗组

30

11(36.67)

18(60.00)

1(3.33)

29(96.67)

/

/

/

/

7.862

P

/

/

/

/

0.000

2.2两组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两组肝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天冬氨酸转氨酶(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82.55±12.08

50.02±6.96*

86.82±11.46

58.29±5.82*

治疗组

30

82.78±12.12

39.25±4.17*

86.77±11.38

49.45±3.21*

t

/

0.079

8.398

0.028

8.371

P

/

0.939

0.000

0.979

0.00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s,ng/ml)

组别

例数

LN(mIU/ml)

HA(ng/ml)

PC- Ⅲ(ng/ml)

Ⅳ -C(n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248.68±21.47

169.25±14.52*

181.08±18.72

125.48±12.92*

23.06±5.31

20.02±3.56*

30.18±5.02

25.46±3.52*

研究组

30

248.72±21.53

121.56±13.18*

181.12±18.72

96.85±10.28*

23.09±5.33

15.95±3.31*

30.23±5.02

17.26±3.35*

t

/

0.006

16.641

0.006

11.885

0.026

5.716

0.028

11.465

P

/

0.998

0.000

0.998

0.000

0.977

0.000

0.978

0.00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病因、多种细胞因子,多种信号通路介导,截至目前,尚无明确可用于临床的抗纤维化化学或生物药物。而中医药在该领域有明确的优势,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本研究拟基于叶天士络病理论来探讨慢乙肝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明确提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之说。肝主藏血而为多血之脏,叶天士曰:”络乃聚血之所”,故多血者多络,多络者多血。慢乙肝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湿热毒邪是启动因子,多因素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湿热毒邪侵袭肝经,从而导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病久湿热毒邪侵袭肝络,易灼伤气血,导致气血粘稠,加之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导致瘀血阻络。所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过程与慢性肝病时的“湿热在经-湿热化瘀-瘀热入络”的规律一致,故而可以认为肝纤维化过程即是湿热之邪久病入络的过程。所以慢乙肝肝纤维化病机是正气亏虚,湿热瘀结,瘀血阻络,临床上表现为:胁肋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纳食减少,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脘腹痞闷,倦怠乏力,恶心嗳气,善太息,面色晦暗或萎黄,肌肤甲错,舌紫暗有齿痕,脉弦涩[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叶氏通络消积方能够起到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抑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叶氏通络消积方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雄,邹卓琳.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08):2016-2018.

[2]张星鑫,郭津生.慢性乙型肝炎的现有认识及治疗进展[J].肝脏,2021,26(3):327-329.

[3]徐列明,刘平,沈锡中,吴亚云,平键.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286-1295.

[4]陆海英,徐小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08):540-542.

[5]郑莜萸.中药新药研究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项目名称: 叶氏通络消积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 TGF-Smad 信号通路影响

课题编号: YJ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