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张帅

平邑县园林环卫保障服务中心273300

摘要: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挑战,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实施有效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升空气质量,也满足了对绿色生态的需求。尽管国内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起步较晚,面临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通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旨在强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有效性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分析;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引言

在追求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生产活动的频繁开展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压力。鉴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优化当前生态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时,必须融入生态学的观点,全面考量包括人文、地质等多样化环境因素,在资源与环境间建立有效的联结。这样,才能规划出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策略,旨在打造更佳的生态环境与居住条件。

一、景观生态格局的构成分析

1.主城区的廊道、斑块种类与分布特征分析

城市主要区域的廊道与斑块种类及其布局特性,与地基的属性和形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城市发展极为有利,能够显著提高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效[1]。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如绿地、公园、湖泊与水系等,构成了城市生态基础的关键斑块,为多样化的动植物提供必要的栖息地和迁徒路径。廊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型和人工型。自然形成的廊道,如台塬边缘带、树篱和绿化带等,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物质和物种的保存、栖息以及迁移有着积极作用。而人工型的廊道,如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则属于割裂型廊道,对生态连通性造成干扰。城市公园、水域、自然及人工林地、农田等不同的绿色斑块以及廊道共同构建了一个交织的城市景观绿网体系,而城市的主干道则成为影响该体系的干扰性廊道。通过这种分析和规划,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生态平衡和美观功能的融合。

2.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情况的分析

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正确地界定城市景观的源、明确景观要素的阻力值以及依据这些阻力面判别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首先,需要界定城市景观的源。在城市生态与景观规划中,将提供给物种良好生存环境并支持物种扩散的资源丰富区域定义为景观源地或源景观。这些区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满足种群生存需求,并作为物种向周边环境扩散的起点[2]。通过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能够科学识别并保护这些关键的生态源地,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打下基础。其次,需要明确景观要素阻力值。阻力值是评价物种在穿越不同景观要素或土地利用类型时遇到难易程度的指标。布局中的某些景观要素,特别是人为干扰较重的区域,可能对物种流动构成高阻力。城市中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按人为干扰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已建成区>农田>公园草地>水系>林地。深入分析各类景观要素对物种流动的具体阻碍程度,有助于识别和缓解城市环境对生态网络的干扰。第三,根据阻力面判别生态安全格局。通过阻力面的分析,可以将物种的移动路径与地形表面联系起来,进而使用等阻力线进行表示。根据特点如峰、陷、关(点特征)以及脊线、谷线(线特征),科学分析和解读阻力表面。这种分析能够帮助识别城市景观中如缓冲区、辐射道、源间连接等关键部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城市的生态连通性和抵抗力,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二、景观生态格局的规划设计

1.构建出绝对保护的生态源地

在构建与维护城市周边林地和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区域的生态环境时,应专注于形成稳定的生态核心区。这些区域应被严格保护,同时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活动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将林地或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划分为生态核心区,在这些区域内全面禁止污染性工业活动和过度的建筑开发,确保这些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功能不受破坏。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大对这些关键区域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砍伐树木和开采矿产行为。同时,增加生态监察队伍的巡查频率,确保相关政策得以有效执行[3]。引导和支持开发生态友好型的旅游活动,减少对生态核心区的压力。在规划旅游项目时,避免修建穿越重要生态区的道路和设施,减少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在新建道路计划时,优先考虑道路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并尽可能规避重要的生态源地。如果必须建设,应设计野生动物过道或其他生态衔接设施,以减少对生物迁徙和栖息的影响。在这些核心生态区内,开展本土物种的恢复和繁育项目,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更广泛的繁育和栖息空间。

2.明确具体的缓冲区

缓冲区是生态源地周围的区域,在城市景观生态结构分析中,该区域通过分析阻力面的变化进行确定。在阻力较大时,缓冲区对保护生态源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规划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为有效发挥这一作用,缓冲区内部的人类活动需要得到合理的限制,以确保给生态源地提供足够的保护。在缓冲区内限制或禁止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的活动,如某些类型的工业生产、高密度建设等。种植经济林木和其他有利于生态连通性的植被,如建设生态廊道,这有助于不同景观元素之间形成自然的连接,促进野生生物的自然迁徙和基因交流。通过植入经济林等可持续资源的使用,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能在满足经济需求的同时,保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在开展任何建设或开发活动前,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活动不会对缓冲区及其外围的生态源地产生负面影响。增强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活动中来,如志愿植树、生态监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3.构建廊道,与不同生态源地进行连接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依据阻力面的分析,设立以生态保护源地为核心的城市辐射道。这些辐射道在形态上类似于树枝状的水系,它们是生态流向外部扩散的关键低阻力通道,有助于从保护源地向外围景观进行生物和生态要素的有效传播。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加强内部与外围景观之间的自然连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时,这样的规划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正面作用。这些城市辐射道不仅为野生生物提供了迁移路径,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连通性和稳定性。

4.明确战略点

通常战略点的应用可以集中在填补生态廊道和源要素间的空白区域,这样做有助于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从而促进生物的迁移和控制生态过程。这包括几种类型的战略点:鞍部景观战略点,交汇位置的战略点,以及位于中心和边缘的战略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优化景观结构,实现高效的生态功能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些战略点的设计与布局,旨在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性,同时为野生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对景观生态格局的深入分析和有效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还能确保整个规划设计过程的高效性和科学性。从一方面讲,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为了保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达到预期目标。从另一方面来看,根据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特定需求,采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能够制定出既科学又实用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还能促进生态平衡,为创造更加美丽的风景园林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乔良,付满意.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10):77-78.

[2]王杰,曹加杰.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20(01):101-102.

[3]李振宇.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8(0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