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尹晓东1  于京彬2  张迎冬3

1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2烟台金信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寿光管理站

摘要:长距离调水工程是国家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区域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距离调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工程运行中断,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确保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预警

引言

长距离调水工程是指将水资源从水源地通过输水渠道、管道等设施调配到用水地的工程,其特点是距离远、规模大、涉及面广。随着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长距离调水工程在国家水资源配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长距离调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1.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特点

1.1复杂性

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其系统构成的多样性和相互依赖性上。这类工程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水源系统、输水系统、配水系统以及相关的控制和监测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运行要求,同时也可能存在各自的安全风险。例如,水源系统可能面临水质变化的风险,输水系统可能遭遇管道老化或破裂的风险,而配水系统则可能受到供水压力不足的挑战。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一个子系统的故障或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运行安全风险增加。

1.2不确定性

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系统的不稳定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气候变化、地质条件变化等,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可能对工程造成突然的冲击。内部系统的不稳定性则可能由设备老化、技术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引起,这些因素虽然可以通过维护和管理来减少,但仍然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

2.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原则,这意味着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全面考虑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系统性原则要求预警系统能够覆盖工程的所有关键风险点,包括水源保护、输水管道、泵站、配水网络等,并能够对这些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控。此外,系统性原则还强调预警系统应与工程的其他管理系统(如维护管理、应急管理等)有效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性原则的实施,可以确保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风险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

2.2实时性原则

由于长距离调水工程可能面临的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预警系统必须能够实时监测工程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实时性原则要求预警系统具备快速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为了实现实时性,预警系统通常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实时性原则的贯彻执行,可以确保风险预警系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为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3.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运行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设计技术

3.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涉及到从各种来源收集与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来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水文气象站点的实时数据、地质监测设备的数据、工程内部传感器的数据、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信息、卫星遥感数据、人工巡查报告以及历史数据记录等。信息采集的关键在于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部署高精度的传感器网络来实时监测水质、水位、流量等关键参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环境变化信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观察工程设施的运行状态;以及通过人工巡查和报告来补充自动化监测的不足。

3.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涉及到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优化,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融合。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清洗,即去除噪声和异常值,填补缺失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和单位的数据统一化,以便于比较和融合;数据归一化,将数据缩放到一个特定的范围,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以及数据降维,通过特征提取和选择,减少数据的复杂性,提高分析效率。数据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确保处理后的数据能够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预处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法,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和处理异常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3信息融合

信息融合的过程通常包括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数据级融合直接处理原始数据,通过数据关联和合并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特征级融合则是在提取各数据源的特征信息后进行融合,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数据量,提高处理效率,并有助于发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决策级融合是在更高层次上对不同数据源的决策结果进行综合,它通常涉及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或概率推理等方法,以形成最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决策。信息融合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和模型,这些算法和模型需要能够处理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数据,并能够适应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此外,信息融合还需要考虑到实时性要求,确保融合过程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

3.4风险评估与预警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风险识别是确定可能对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错误等。风险分析则是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风险评价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类,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关注。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预警系统会根据预设的阈值和规则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包括警告、警报或紧急通知,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风险评估与预警的有效性取决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需要不断优化评估模型,并确保预警系统能够快速响应风险事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运行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设计技术是保障长距离调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全面的信息采集、精细的数据预处理、高效的信息融合以及准确的风险评估与预警,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预警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为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我们期待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进,黄薇.跨流域长距离引调水工程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4(5):95-97.

[2]周小兵,张立德,达楞塔.长距离大型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张阿晋,沈雯,朱建刚.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控及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建筑施工,2021,43(4):570-573.

[4]薛长龙,张代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公路边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1):64-67.

[5]许建平,宋炜,刘烨,等.江苏省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人民长江,2017,48(S2):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