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孙子兵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发

刘建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埋头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越来越感觉到管理的不定式和艺术性。所以经常主动去涉猎一些知识,来拓宽管理思维模式。

阅读了《孙子兵法》,其中的哲学大智慧对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一般认为是孙武亲著,成书于春秋末期(公元前510年前后)。它虽只有13篇、约6100字,但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充满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维,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在系统论、决策学、管理学等方面,也有重大研究价值。《孙子兵法》很早就在海外流传,至今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版本。特别是在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西方社会,《孙子兵法》更被看作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商战圣经”。《孙子兵法》对于当下处于不断深化改革、谋求长远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尤其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的营养。

一、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我们国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孙子兵法》讲:“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是说,要做到治理人数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组织机构编制问题。延伸到企业内部完备的制度体系则应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准确搭建、企业人事的合理安排、企业决策机制的完善、企业分级管理的创新等等。

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兵法》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要根据这些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例如,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线;当企业内部出现人才流失时,企业要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只有不断适应变化,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如何具体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去寻找企业最优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呢?

如果企业的主管能够把自己想象成军队的指挥官,那么他必须认识到自己需要根据快速变化的战场情况(而非任何预知的信息)来组织、部署他的兵力。《孙子兵法》中关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论述从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变化角度讲,我们可以这样推断:静态的人员组织架构只适用于静态的市场环境,最优的人员组织架构应该是灵活的,动态的,可以因市场变化而及时调节的。

另外,《孙子兵法》对“势”与“人”的关系,以及将领的责任也有深刻的论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这其中的要点是“势”在前,“人”在后。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会去努力发现、创造有利的态势和机会,并不对下属求全责备,而是能依不同的形势去选用合适的人才,来掌握和利用态势和机会。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最关键的,正如指挥官应能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能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

但是,在一个商业化的、充满各种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企业中,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

在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层被动地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被这些市场力量搞得“一团糟”。当新技术、新产品正快速进入市场时,公司必须组织不同的团队,以不同的“新项目组”的形式,来开发设计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主管常常会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并且被一大堆日常琐事搞得焦头烂额。一大困惑就是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员工能在“混乱”中高效积极地工作。是否有一个最优的组织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事实上,企业主管必须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从动态层面考虑“优化的组织架构”。他们应牢记孙子的教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一个理想的项目化的企业,其组织架构应有三个特征,首先是“静态”的部门服务于“动态”的项目团队;其次是部门之间的界限如同虚设,员工可横跨这些界限工作而不受不必要的行政约束。最后是让所有中上层经理接受变革管理的培训,使整个管理层能充分理解组织架构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个项目化的企业就是其绝大部分员工在“项目”上而非“部门”里工作。同时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范围、完成时间和所需资源。这与那种大部分人员都进行日常固定工作的企业(如产品制造企业、饭店或酒店)有很大不同。典型的项目化的企业包括管理咨询公司、土木工程承包公司、IT系统整合和服务公司等。

三、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上下同心同德同欲,不仅是战争取胜的政治基础,也是企业长青的关键要素。企业为什么要有使命和愿景?通用电气前 CEO 杰克·韦尔奇说:“有效的使命,让人们充满壮志雄心,感觉到自己是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很多创业公司员工没钱拿还愿意干,就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企业要搞组织文化,要做文化宣贯,就是为了让员工了解、理解、认同公司的“欲”,能够上下一心,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有了管理层面的“同意”,之后就是业务层面的“同意”,也就是企业的战略。很多公司开年会做战略宣导,就是要让员工清楚公司今年要什么。否则员工不理解老板意图,不理解企业行为,真正到了企业战略的执行落地就很难推行下去。

四、孙子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人们常常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其实他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而《孙子兵法》的计,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孙子主张在行动之前,先庙算,就是得先做SWOT分析,从“五事七计”看基本面,看自身实力,算下来就知道能不能成。成不了就韬光养晦,继续准备,踏踏实实下功夫,把产品、服务做好,别老想着有什么“大招”。以弱胜强只存在故事中,更多时候是以卵击石。而在决策下达之后到了执行层面,我们才会考虑“诡道”,就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管理者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形势变化,在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及时调整策略,做到趋利避害,甚至是化不利为有利。

孙子兵法最精髓的一句话,孙子在《形篇》中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不放过敌人的漏洞,取得胜利。所以能打赢的军队先做到主动防御,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和敌人交战,而莽撞发动进攻的军队往往吃败仗。

先胜而后求战,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毛主席告诫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先胜而后求战,胜利是自然而然的,先战而后求胜,就算胜利了也只是偶然的。如何做到先胜而后求战呢?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对象是人,做人的工作,更是讲究慎思笃行、谋定而后动,不能反复,否则前功尽弃,甚至局面一败涂地。

五、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兵法》中还有诸多原则可供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借鉴,如“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就是说企业的兴旺发展,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的。倘若内部不同心,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中。一个员工如果不服从上级,无论他多有才能,对企业也是害多于利。一个企业的长久兴旺,靠的是企业的机制和组织的架构,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

“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这意味着在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向上沟通高层,向下沟通基层。企业的战略性和整体性目标需要他们传达给基层,在工作中才不会把工作目标搞错。基层人员最熟悉岗位情况,需要中层管理者反映给高层,作为企业制定计划的依据。中层管理者正如一个人的脊梁,脊梁断了,头再好,脚再好,依然不能摆脱躺在床上的命运。

总之,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企业主管必须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情况调度他的“军队”。一个好的主管应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能看到“势”,且能“择人而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