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治疗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治疗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李辉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中心卫生院中医科,重庆,402675

【摘要】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血压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展开研究,以治疗方案为标准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提供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方案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血压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和舒张压、收缩压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治疗,可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和稳定血压水平,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候积分;血压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以血压升高为明显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若未及时干预会直接损害患者心脑、肾脏等部位,心血管病发生率大幅度升高。西药口服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规方法,但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长期使用症状改善受限。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多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其安全性、有效性给患者带来福音。以下对本院2023年收治的60例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痰热型高血压病例,共计60例。患者均与《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辩证标准相符并经检测确诊[1]。将其按治疗方案为标准进行分组,有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7岁~72岁,平均为(55.26±10.22)岁,病程为2年~17年,平均(10.02±4.15)年。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数据38岁~72岁(55.65±9.98)岁,病程数据2年~16年(9.85±4.02)年。一般资料的各组病例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可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常规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20031088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10mg/片)治疗,患者每日晨起口服一片。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方案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治疗,药方包含川牛膝15g,大黄、竹茹各12g,姜黄、炒白术、半夏各9g,僵蚕6g以及蝉蜕3g,研制成粉末混匀,干燥放置,加入生姜汁调和为1×1×0.5cm药饼,在无纺医用贴应用。为患者取穴涌泉穴(双)、足三里(双)以及中脘穴,常规清洁皮肤后每晚9点敷贴穴位持续9小时,次日早晨取下,每日一贴,以2周为一疗程,持续2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患者主症有头痛、眩晕、呕吐痰涎等,计分0~6分,对应程度轻至重。次症有口苦、心悸、失眠等,计分0~3分,与主症相同[2]。(2)血压水平。采用欧姆龙HEM-7200电子血压计检测于每日上午同时段为患者检测血压值,连测2次间隔2分钟,记录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均录入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则以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示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在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未治疗下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例/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1.77±2.29

4.12±2.32

对照组

30

12.02±2.40

8.07±3.02

t值

0.397

6.662

P值

>0.05

<0.05

2.2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由表2可知,在治疗前两组血压指标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更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例/mm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治疗前    治疗后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49.24±7.94 126.95±7.96

90.02±5.48 78.81±7.84

对照组

30

151.18±9.36 137.84±7.07

91.02±5.44 84.60±7.65

t值

0.912     12.443

0.978     7.029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祖国医学中,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患者有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而痰热型则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型,与患者遗传、饮食习惯等相关,饥饱劳复、嗜酒肥甘,损伤脾胃,且无法健运水谷,聚湿成痰,痰热阻滞,引发该病。中医特色疗法中的穴位贴敷应用升降散加味,药方中的牛膝、白术、半夏、竹茹等发挥泻热化痰、健脾理气的功效,从而帮助患者减症。因此,本研究联合常规西药与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的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大幅度下降,且积分比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更低(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指标下降较多,病情控制得更好,这是因为药方中的姜黄、牛膝、大黄、白术、半夏等应用于足三里、中脘和涌泉穴位,均发挥了很好的降压功效,基于改善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基础病机,进而帮助患者稳定血压,控制病情

[3]

    综上所述,针对痰热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建议在常规西药方法下加以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治疗,可改善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和血压指标,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祥恩,谢芳.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10(6):622-625.

[2]樊文娟,余姝妍,余丹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6):955-957.

[3]梁燕,多慧玲,陈蕾,等.加味升降散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20,52(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