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的进展

吴清清

浙江萧山医院 浙江 杭州 3110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是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栓,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由于一些因素例如剧烈运动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脏器的灌注血液流量减少,心肌供养氧量不足,出现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会伴随各种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的致死率非常高,及时、高效的护理指导可有效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对人们的的生命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而其并发症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造成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意识模糊甚至猝死[1]。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因素,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减少病死率,提高预后有重大的护理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做主要综述,提供一些护理参考。详文如下。

1急性心机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1.1有效安置患者

医护人员在接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合患者后,应立即给患者进行18导心电图检查和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同时视患者病情和意识状态简单询问病史。如果怀疑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时,应立即采取供氧措施,预估患者疼痛程度后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氧浓度,通过面罩或者鼻导管供氧保证其正常吸氧量,一般症状严重者的养浓度应控制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氧流量应控制在6L/min,以改善患者心肌缺氧情况[2]。同时,通知急诊室的值班人员迅速做好所有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对患者开展抢救治疗。

1.2急救护理

当患者被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时,应迅速采取急救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首先,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为静脉滴注通道为注入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用,另一条为急救药物或溶栓通道[3]。其次,采集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为进一步确诊病情提供参考依据。继续为患者提供持续吸氧,镇痛不能缓解者,可重复用药并继续观察用药后情况。

1.3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具有起病快、进展迅速的特点,最明显的症状是剧烈的疼痛感。患者前胸和胸骨后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表现,累及左肩和左臂内侧,部分患者右侧胸壁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胸闷、窒息、收缩感和烧灼样疼痛,伴随烦躁、大量出汗,患者有明显的濒死感[4]。应立即给予药物、供氧和镇痛等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例如,采用10mg的硝酸异山梨醇酯放于患者舌下含服,也可使用0.3mg的硝酸甘油来代理;对于疼痛症状十分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比痛剂通过肌肉注射镇痛,例如呱替咙或者玛咖,视患者病情可重复使用[5]。但不管是药物镇痛还是比痛剂镇痛,在用药后均需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情况,老年患者在使用玛咖时有抑制呼吸的作用,硝酸甘油滴速过快可导致血压过低。

1.4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

  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安排专人严密监测心律变化,如发生不良情况应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并报告医师。心电监护应选用带除颤仪的监护设备,在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或者室性心动过速时,提示患者可能会发生心颤,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5]。其次,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例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尿液量、等并进行登记。护士在进行交接班时应做好交接工作,夜间保留廊灯,加对强重症患者的监控。

1.5心动过速和心颤护理

心动过速和心颤是引发猝死的主要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室性期前收缩迹象,应立即使用利多卡因进行肌肉静注,可分次使用或重复使用,用量应控制在300mg以内,以达到期前收缩停止为宜,如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时,应尽快使用同步直流电进行干预使其复律[6]。而在患者出现心颤时,应尽快使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在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用量控制在0.5-1mg通过肌注或者静注注入。

1.6出院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后身体状态差,生活质量非常低,不能从事体力活动,或者劳累,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能急躁,病情可能会反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在后续治疗中也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患者在出院时,应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家庭护理、用药指导、定期复查、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

3结束语

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组织正常的传导功能停止、组织细胞的电活动功能紊乱、钾代谢紊乱以及交感神经活跃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的物质等都会导致心律失常[8]。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达95%,在发病后的6分钟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对患者脑部损伤非常大,至死率非常高[9]。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点之一,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进行严密监测,并具有精湛的护理能力,帮助患者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卢桂娟.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J]. 特别健康,2021(17):275.

[2]赵倩囡,申倩倩,朱美红,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理论研究进展[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0):71-73.

[3]代明,朱劲松.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J]. 心理月刊,2022,17(17):234-236.

[4]王素平,丁继焕.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9):882.

[5]韦炎彬,姚宾涛,尹绪辉,等.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186-188.

[6]潘康梅,朱燕,韦晓春. 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J]. 实用医学研究,2021,3(3):37-38.

[7]冯晓芳.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6):35-38.

[8]黄秀梅. 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3):169-170.

[9]许伟. 研究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