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生活,“乐”成长----依托生活教育,探析幼儿游戏和劳动教育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趣”生活,“乐”成长----依托生活教育,探析幼儿游戏和劳动教育思想

顾锦娟

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

摘要:2022年教育部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使得劳动教育再次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幼儿劳动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内容。本文以劳动教育意义为出发点,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单概述了利用游戏开展劳动教育,并利用多渠道的方式推进劳动教育进程,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游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论,对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强壮学生的体格与身体健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一、探析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在劳动中感同身受,锻炼幼儿坚强意志

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一个辛苦并且需要坚持的过程。幼儿在积极参与家庭与学校的各项劳动使时,不仅能获得许多生活与生存的技能,积累生活经验,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考验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升责任感。

(二)在劳动中亲力亲为,培养幼儿独立自主

劳动是一个需要独立思考进行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要直面劳动内容,思考劳动细节,遇到的问题需要依靠自己去解决,如扫地时怎么把垃圾集中、怎样洗碗更干净等,这个让孩子接受劳动锻炼、学做力所能及的事的过程,减少了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三)在劳动中团结协作,提升幼儿社会交往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只有与同伴不断的沟通、交流,明确分工合作的内容,才能完成劳动的任务,共同克服困难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践行劳动教育内容。

幼儿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可为幼儿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根据不同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等,在幼儿一日游戏活动中渗透、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多元化的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独立生活的习惯,感受劳动教育带来的乐趣。

(一)生活即教育,多元化游戏体验长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教育的价值,寓劳动教育于一日生活,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浸润性和生活化。

1.环境浸润“为己”“为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任务。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可设计、规划不同的劳动教育任务。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劳动要求相对简单,分量轻、时间短,以自我服务为主,让孩子自由、自主、愉悦参与劳动是关键。中班孩子各方面认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劳动教育也可以进一步升级。可培养孩子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体验参与劳动的满足感。可以更直接地在游戏中或生活环节中设定劳动目标,引导幼儿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班孩子的体力、能力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可以引导他们能主动承担值日生劳动,要求分工明确、任务完成质量高,劳动频率高。面对不会做的事情愿意去学习,遇到困难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轻易求助。

2.场景实践“美劳体验”

在一日活动开展中,可将劳动意识的形成、劳动习惯培养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来园时可以让幼儿帮助老师一起整理擦手毛巾和口杯入柜;点心实行自主餐点、午餐自主盛饭菜;午睡时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

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将劳动意识贯穿在游戏情节和情境中。如:大户外游戏时和同伴一起合作搬运游戏材料,完成主题搭建,游戏后把所有的游戏材料都分类摆放整齐。角色游戏中设置的“娃娃家”和“生活坊”,让幼儿进行照顾娃娃、洗晒叠衣、做饭拖地等的模拟劳动。

(二)社会即学校,多形式家德渗透促成长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延伸,是“生活教育”思想的社会观、场地论。陶行知认为应该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将社会中的一切力量运用到教育中去,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1. 劳之于家,传优良之风

劳动教育学校是主阵地,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携手。幼儿园可借感恩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等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让孩子帮助家长捶腿捶背、擦桌子、拖地、整理物品等,培育优良家风。

2.劳之于德,育至善之心

劳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可通过每年的“学雷锋日”、“元旦”、“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利用学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街道、养老院参加“捡垃圾”“送温暖”等的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孩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教学做合一,多渠道反思总结助提升

“教学做合一”是一个整体,不可单独而论,三者相辅相成。教师在劳动课程中可尝试使用情境创设法,在情境中融入生活要素,以幼儿生活环境为基础创设劳动情境,让幼儿快速进入到对应的情境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1.

创设劳动情境

以小班“母亲节”活动课程为例,通过观看海报、倾听诗歌、问题回答等多种形式了解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尝试开始劳动表达要为妈妈分担家务扫地和叠衣服愿望。在自主探究劳动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们使用劳动工具不当、衣物堆叠不整齐的情况,但并没有及时制止纠正,而是给予幼儿充分的独立探索机会和引导在问题中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反思劳动过程,以做促学,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2.组织学习活动

通过上述扫地、叠衣服出现的问题,可以利用视频、儿歌等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习劳动过程。如:观看视频《怎么抓握扫把,扫地不累》;倾听儿歌《叠衣歌》:两扇大门关一关、两只小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捏住两边放放好,我们的衣服叠好了。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劳动过程,实现自我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

3.模仿劳动过程

在劳动模仿过程中,可将幼儿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换进行扫地、洗碗、拖地、叠衣等不同劳动的模仿活动,在劳动结束后可以采访的形式了解各组幼儿的感受反思自己的劳动过程,各抒己见,认识到劳动的不易,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升华课程内涵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认识到父母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让幼儿形成尊敬、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将幼儿劳动教育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中的点点滴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快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能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意识和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幼儿的劳动情感,进而养成幼儿尊重、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5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76.

[2]陶行知乡村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张惠,闫小生-《当代教育论坛期刊》 -2007

[3]当代中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张文瀚-《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基于信息可视化图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研究——以“小鹿美术”幼儿美术教育为例 杨阳-《长江大学硕士论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