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居民消费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居民消费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董钰馨

吉林省工会干部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22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较为创新化的金融模式,可以为居民消费方式带来更为便捷、高效、创新的金融服务,也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进步。但是,普惠金融在居民消费层面的普及发展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居民消费过程中在享受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便捷时,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因此,如何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之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居民消费;金融风险

数字普惠在居民消费层面的普及,改善了居民消费条件,创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促进潜在消费市场的释放。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下也极易遇到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因此,应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风险防范知识,并结合个人的经济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策略进行合理制定,有效第规避盲目跟风和过度交易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

一、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居民消费面临的金融风险

为保障国家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重中之重,居民消费的金融环境稳定与否在其中占比重大,消费者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是层出不穷。第一重灾区就是金融诈骗,最高检发布2023年1-11月共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15590人,严重侵蚀金融市场秩序。一些非法金融平台、诈骗团伙利用消费者对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缺乏,通过非法集资、诈骗等手段获取不当利益;其次,信息不对称。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操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在信息认知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信息收集不全等,导致信息不对称。部分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可能投机取巧,有意或无意地加重信息的模糊性,为消费者设下金融陷阱。比如,金融平台在服务条款中没有充分揭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导致消费者忽视重要条款,如真实有效的贷款利率或保险的免责条款、报销条件等。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消费者需要增强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谨慎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消费者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金融教育普及

随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居民消费者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参与者,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化,为应对层出不穷的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教育已成为必然课题。在金融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居民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可得到显著提升,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教育,促使消费者形成较好的金融观念,掌握不同金融产品的特征和风险,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风险承受水平,进行资产的最优化配置,有效规避投资过程中的盲目问题和过度交易问题。统筹金融教育,拉高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提高经济敏锐度,有效规避金融陷阱,更好地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主要在投资理财方面、数字化线上消费和消费信贷三个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率、渗透率不断扩大,居民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不断增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势不容缓。首先,消费者自身应深刻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个人信息不仅是金融交易的基础,更与消费者的财产权和隐私权紧密相连;其次,消费者需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陌生来电、短信及邮件,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在选择金融交易平台或机构时,优先考虑正规、信誉良好的大型平台或机构,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居民消费者应善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信息。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立即向相关机构举报并寻求法律援助。

(三)合理利用金融工具

数字普惠金融为居民消费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使用门槛。居民消费者在选择金融工具时,应全面评估个人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消费投资目标,避免落入金融消费圈套。数字普惠金融日益发展服务类型多样,工具更加丰富,居民消费者还应遵循“分散投资”的理财原则,将资金合理配置,规避单一投资渠道带来的风险。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整体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居民消费者应时刻保持对金融市场动态的关注和学习。金融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居民消费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加强应持续关注市场变化,掌握最新金融市场动态,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投资,确保个人资产的安全和稳健增值。

三、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宏观防控金融风险的优化路径

(一)以金融法治为根本,避免政策朝令夕改

金融法制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和居民消费者提供明确行为准则,更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监管依据,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金融法治的有效推动,需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特点和新趋势,以政策制度的方式进行规制,确定数字普惠金融市场新产品的准入条件、交易规则、权利义务。对目前金融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填补,并不断以市场发展为基准进行调整优化,为数字普惠金融行业划定新的法律边界。政策制定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决杜绝地方政府为消减财政开支,举债扩张,反作用于居民消费。明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责任界限,提升政府部门的财政透明度,从根本上杜绝金融法治推动的不利影响因素。

(二)以技术为重,严防监守自盗

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异,为保障居民消费的平稳进展,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占领技术高地,从根源上规避人为信息的泄露问题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可持续性技术升级规范,利用数字技术监管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监管部门自身造血能力,减轻居民消费者的金融风险压力。完善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精准识别,规避不法分子冒充客户身份,对客户利益带来损害的行为,为居民消费提供更加宽松、可信的消费环境,获得金融长尾效应,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达到最大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并加强技术研发,强化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业机构进行技术研究,对金融系统进行更新及修复。

(三)以征信建设为本,强化信息共享

政府宏观调控金融风险防控办法,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体系,注意信息的共享和共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我国现阶段已经从传统的征信系统升级为二代征信系统,信息内容更为全面,信息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政府和征信机构的共同协作,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并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提供给合规主体,可以显著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应加强征信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把更多重点放在质量优化上,实现专业化征信共享平台,为居民消费者提供更加安稳地金融环境。同时,为具有征信资质的金融机构实现信息的共享及共用,使得信息获取更为精准、真实、有效,金融机构共同携手,助力消费者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全方位推动失信行为跨部门联合惩戒。对惩戒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将失信严重主体直接列为行业和法律的重点监管对象。建立金融体系内部约束制度,市场经济下的金融约束政策可正向引导金融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减少信息不对等对居民消费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居民消费者应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应对金融市场变化,这不仅是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影响,更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金融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优化金融供给服务模式,为居民消费者带来更为可靠的金融保障,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

[1]屈晓娟,杨易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J].经营管理者, 2024 (02): 59-61.

[2]焦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现状分析 [J].市场瞭望, 2024 (02): 9-11.

作者简介:董钰馨(1993—),女,汉族,吉林市人,吉林省工会干部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工人运动史、吉林工人运动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