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2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袁安红

涧溪中心小学 安徽省明光市 239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对打好语言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人文常识素养。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要性开始进行思考,针对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现状,提出重新构建阅读掌控、加强人文情感认知共鸣、增加多维情景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期可以为关注该方面的人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在学习语文课程时,阅读教学是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符合新时期学校教育体制革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书写能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拓展其专业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成果,以便能够完成学期核心目标,协调统一班级学习进度,为学生未来的成人、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阅读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语言应用场景和对应的语法规范。在阅读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寓言故事、文学作品、歇后语等阅读素材,完善自身的字词积累、词汇表达方式,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提高语句使用能力,从而对基础文章构成和段落布局,拥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文化思维意识

    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化思维意识,帮助其理解常见的语句规范和文章纲领。基于此,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身文化观的基础育成阶段。阅读可以助力学生增强对文字的认知,明确不同文字组合可以代表相同的含义等使用技巧,通过对作者创作观点的分析,综合锻炼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实践

(一)问题

    1.缺乏明确导向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明确的导向,造成教师和学生在理解目标时出现差异,无法找到协调统一的基准。教学目标的错误理解,可能会造成无法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评价,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使学生应用阅读能力的自信心受到打击,降低学习兴趣。

    具体的教学应用场景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不清楚,会从根本上偏离实际教育创新要求。只阅读文章的表层结构,可能会影响教师在设计时,偏向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无法起到引领学生走进更深层次的文章内涵中[1]。目标设计中的表面认知,可能会造成学生缺乏语文核心学科素养的培育,降低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常用的表述有认识、背诵、体会、把握等词汇。这类词汇中,无法明确的标识出学生需要怎样认识,背诵哪些,体会什么程度,如何把握等任务要求,加大了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难度。

    2.忽视文化背景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仅仅考虑到当前阅读素材内容的情况下,可能无法锻炼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思维。基于缺乏文化常识的塑成,学生可以理解文章表层内容,但无法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期间的情感事业遭遇进行分析,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拓展思维。阅读是对人文情感文化的解读,需要学生积极对创作者的实际意图进行推测,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了解文章的深入内涵。教学目标设计中忽视文化背景,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参与感、积极性。

    3.流程模式单一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学校教育需要依据时代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原有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流程同质化、单一化严重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该种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部分目标的完成中,学生展现出“两极分化”的作业效果。

    在应用教学目标设计改革中,教龄高的教师很难突破,形成多年固有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教龄低的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模式知识,还没有真正调整成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于新理论的学习更加缓慢。教育教学体制中的习惯思维,大大影响了教师实行新型教学目标的设计需求。

(二)对策

    1.重构阅读章节把控

    在阅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阅读素材的审查考核,把控文章的结构含义,根据其具体的价值意义,设计教学目标。此处以《雪地里的小画家》进行举例,教师在课上需要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提问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分析文章具体内容[2]。在第一阶段中需要学生了解作者的表面含义。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尝试故事中写作格式的实践练习,引导其想象小动物在雪地中踩下怎样的脚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技巧。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强化拟人等语句应用技能,更好的达到理想效果。

    2.引导人文情感共鸣

    小学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应用,做好文化情感融入教育课程体系的准备。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章节内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还需要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融入其中。通过对“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诗句讲解期间,教师需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创作者浓重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对王昌龄的创作情感进行分析,鼓励其与历史中的人文文化实现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尝试创作爱国诗歌或文章,培养其的创新能力,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育人文情感认知。

    3.增设多维情景教学

    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维情景教学。根据不同的阅读类型,使用新闻片段、历史文章、科普故事等背景渲染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到故事的文化背景,提高学习的趣味性,避免单一教学的枯燥感。如古诗文阅读中,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可以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李白当时创作的背景文献,配合景观视频、音乐等,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作者当时望见瀑布的周身环境,加强其对该文章的记忆印象。教师可以通过该方式,将课本上的内容和课外拓展知识进行关联,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结论:为更好实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打破原有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维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教学的课程中,提高其的学习参与感和文化归属感。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成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扩展思维,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偏向和类型,实现学习兴趣的大幅提高,推动教学考核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对策[J].天津教育,2023,(33):67-69.

[2]丰燕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