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院内转运严重创伤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2
/ 3

急诊护士院内转运严重创伤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周维1 刘惠2

(1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湖南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护理部,湖南衡阳 421001)

2023年衡阳市科技局指导性计划课题:HFMEA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2323036796)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对严重创伤患者转运工作的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名急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关于急诊科护士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转运体验提出3大主题。[结论]规范严重创伤患者转运流程对提升严重创伤患者转运安全有意义。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科;转运;质性研究

创伤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其病死率已跃居疾病死亡谱第三位,严重创伤救治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尤其是伤后“黄金一小时”理念,而院内急诊处置是“黄金一小时”中最关键的时间段[1]。由于严重创伤病因繁多、严重性悬殊极大,在院内转运过程随时可能并发休克、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心脏骤停等,因此在急诊科行紧急救治处理后将患者安全并快速地转移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急救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关键。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科室转移到另一个科室的地点转移过程,同时医务人员在转运过程中肩负着监测、护送和治疗的重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严重创伤患者急诊转运工作展开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湖南省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且符合以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纳入标准:持有护士职业资格证;具有1年以上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工作经验;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进修的医护人员;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比较样本异质性,以资料饱和、无新的主题出现为原则最终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最终共有11名护士参与了本次研究。受访急诊护士的一般资料见表1。

1 受访急诊护士的一般资料

编号

年龄(岁)

性别

学历

职称

护龄(年)

从事急诊科工作时间(年)

N1

40

本科

主管护师

16

13

N2

43

本科

副主任护师

21

9

N3

40

本科

主管护师

20

16

N4

35

本科

主管护师

23

19

N5

35

硕士

主管护师

10

8

N6

36

本科

主管护师

10

7

N7

22

大专

护师

13

9

N8

30

本科

护师

10

10

N9

30

本科

护师

12

7

 N10

26

大专

护士

8

8

N11

25

本科

护士

3

3

1.2 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在拟定正式访谈提纲之前,依据研究目的、参考文献及专家咨询意见初步设计访谈提纲,并开展预访谈,通过预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一步修改。提纲内容包括:1.您认为院内转运严重创伤患者时重点需要关注什么?2.院内转运严重创伤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什么要求? 3.您在转运严重创伤危重患者时存在哪些难点问题?

1.2.2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在对每个研究对象的访谈结束后,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处理分析。本研究采用合众法,由2名研究者共同对受访者进行访谈。访谈记录由其中一名研究者记录、转录后,由小组成员进行审核,确保访谈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  结果

  通过对11名急诊护士访谈资料的整理、归纳,对总结出的主题开展进一步比较、分析,总结出3个主题。

2.1 主题1:严重创伤危重患者转运前病情评估分级、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护士N2:“转运前风险评估很重要,转运前医生要再次进行病情评估分级,病情不稳定,不适合转运,应等稳定后再转运,转运途中要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护士N7:“自创伤中心建设以来,未创伤患者提供了快速急诊通道进行有效诊断和救治,但并未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有明确流程,明确转运人员职责、仪器设备配备等,存在安全隐患,希望能有院内转运方案,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并定期培训,提高严重创伤患者转运的安全”。护士N6:“严重创伤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在院内转运过程随时可能并发失血性休克、脏器破裂等,甚至心脏骤停,因转运途中医护人员人力不足,或者携带急救药品和仪器设备不足,会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患者预后。” 护士N10:“转运前与相关科室如放射科、ICU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详细、准确告知患者病情及预计转运时间,让相关科室有时间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为患者行检查和救治工作更高效,同时还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转运前医生要充分告知转运风险,获取家属的知情同意及配合”。

2.2  主题2:急诊创伤团队建设的需求 

2.2.1 创伤护理团队的配置需求  许多研究证明[2, 3]急诊护士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及转运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设置创伤护理团队,并全程参与严重创伤患者院内的救治及转运过程是一重要环节。护士N1:“创伤护理团队参与整个救治流程,严重创伤患者预检分诊、创伤评估、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紧急用药、输血、包扎止血、配合抢救、患者转运等均需要护士的配合,但是目前各个环节是由不同的护士负责。如有创伤护士全程参与,救治效率会得到提高。”护士N6:“医院、科室开展创伤护理岗位能力培训班,提高创伤患者救治专科知识,有利于协助医生快速救治创伤患者。”护士N4:“创伤发生后1h内被视作抢救黄金时间,创伤团队更专业的迅速做好输血、检查、手术治疗、住院等事项的安排,能为患者救治节省更多的时间。”

2.2.2  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  成立创伤救治培训专家团队,建立规范的培训及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和专项演练,提高创伤相关专业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护士N5:“创伤患者在转运途中有很多不确定的状况出现,如果能对于各种事故的发生在科室进行模拟演练,可提升转运人员应对能力,尤其是对于年轻护士。”护士N3:“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多数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止血带止血等,对护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高,医院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参加NTIS、ITIS、CTCT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培训科室,多次开展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大比武,护理团队整体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有提高”。护士N1:“创伤患者因全身严重受伤或失血过多,很多患者为困难血管,输液难度大,反复穿刺不成功,患者家属有意见,且可能延误患者救治。科室派人外出参加骨髓腔输液通路技能培训,获结业证书后全科进行培训,科室开展此项新技术后,解决了困难血管静脉穿刺问题”。

2.3  主题3:大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急救信息的交互联动

依托城市信息数据中心建立创伤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实现院前、急诊、院内三个创伤救治团队信息同步化,能有效实现患者伤情评估、预警及登记等救治信息共享等功能,使得医护工作的效率有了较大提升。受访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整个救治过程很重要。护士N8:“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很紧急,时间紧迫,依靠人工录入时间节点数据效率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同时数据容易存在偏差,信息化收集时间数据,工作会简化更多,后期数据分析会更方便。实现高效的院内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流程,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必须的。”护士N11:“信息化平台建设,更能让患者伤情等相关信息在多科室之间共享,MTD会诊更便捷,为患者救治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3 讨论

3.1  充分作好转运准备,动态评估患者病情,提高转运安全

本研究发现充分做好转运准备工作,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姚凌峰等[4]研究结果相同。患者转运涵盖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三个阶段,充分的转运准备包括转运人员、转运设备、患者及接收方的准备。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危急、进展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需动态评估贯穿整个转运过程。因此,在院内转运中转运人员要对转运流程进行多环节、多方面、无缝隙的动态评估[5],尽量降低转运风险。

3.2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不断完善以大急诊为平台的创伤中心一体化建设

以急危重症医学部为大平台,急诊科为载体,联合各创伤单元组建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打造创伤团队,创伤团队由生命支持团队(急诊急救医疗-护理、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生命支持团队、麻醉科)、创伤救治MTD团队(创伤专科救治小组成员)、医辅团队(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科、超声科、后勤保安等)组成;创伤中心MDT救治团队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为组长,专业能力、技术过硬、知识全面、决策能力有勇有谋事态感知力事态严重性和与预判沟通能力与家属沟通、上级汇报、组织能力懂政治、有高度。组长根据患者情况紧急组织MTD团队成员针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决策。

3.3 打造创伤中心救治信息平台,提高救治效率

本研究发现高效的信息平台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转运效率。建立整合信息平台,将医院信息系统、急诊科、介入科、检验科、手术室、放射科及其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充分有效的利用数据,使共享和传输更便捷。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可有效实行信息交换与预警联动系统,提高救治效率[6]。各个医院创伤中心网络微信群也可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创伤程度、各种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快捷地传输到医生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的救治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4 小结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及转运风险大等特点,故规范院内转运流程很有必要,以保证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在本研究中,通过急诊护士11名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过程符合质性研究方法的特性,通过深度访谈,对急诊护士在转运严重创伤患者的体验提出3大主题,研究得出充分作好转运准备,动态评估患者病情,提高转运安全、不断完善以大急诊为平台的创伤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创伤中心救治信息平台,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转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远剑, 黄承夸, 杨伟康, .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 2024,52(01): 80-85.

[2]叶晓丽, 陈三梅, 刘瑜, .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效果探讨[J].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2,6(02): 89-92.

[3]陈妮, 魏薇萍, 胡三莲. 创伤协调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54(09): 1427-1430.

[4]姚凌峰, 祝秋萍, 王毅鑫, . 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6(06): 149-150.

[5]辛键, 辛美蓉, 赖晓荣.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15): 1397-1399.

[6]李兴珍, 党星波, 苏晓丽, .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J]. 创伤外科杂志, 2024,26(01):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