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玲娜                                                 石狮市总医院祥芝分院  福建省石狮市362700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玲娜 石狮市总医院祥芝分院 福建省石狮市362700

摘要: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其通过个体化心理支持、家庭参与和教育、环境优化和游戏治疗以及跨学科团队合作等多种策略,旨在全面提升患儿的心理健康和治疗依从性。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在缓解患儿焦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和增强治疗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形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支持患儿的心理需求,改善其治疗体验,为儿科护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多形式心理干预;儿科患儿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儿科患儿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生理治疗,而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需求。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多形式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策略,逐渐被引入儿科护理实践中。本文旨在探讨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提升患儿心理健康、增强家庭支持和优化治疗环境方面的实际效能,以期为儿科护理提供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服务。

1.儿科患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儿科患儿心理健康对患儿整体健康和成长的影响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患儿当前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更是其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患儿往往因为疾病、治疗过程以及住院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不仅会影响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其人格发展和社交能力。因此,关注并维护儿科患儿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1.2儿科患儿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患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波及到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可能会因为孩子的病情和心理反应而感到焦虑、无助甚至自责。这种家庭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从社会角度来看,心理健康的患儿更有可能成长为积极、健康的社会成员,而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增加社会资源的消耗,如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社会福利的负担。因此,重视儿科患儿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对患儿个体的关怀,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2.传统护理模式中忽视心理干预的问题

2.1护理人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在许多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往往接受的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培训,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了解不足。这种知识的欠缺导致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的心理需求时,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干预,甚至可能因为不当的言行加剧患儿的心理压力。此外,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处理患儿的心理问题,从而忽视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2.2护理评估和记录的不全面

在传统的护理实践中,护理评估往往侧重于患儿的生理指标和疾病进展,而对于患儿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的记录和评估则相对缺乏。这种不全面的评估导致患儿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或低估,无法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干预。此外,缺乏系统的心理评估工具和标准化的记录流程,也使得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患儿的心理状况,从而影响了心理干预的实施和效果。

2.3护理干预措施的单一和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对于患儿的心理支持往往局限于简单的安慰和鼓励,缺乏系统性和个性化的干预策略。这种单一的干预方式无法满足不同患儿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面对患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儿时,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往往缺乏与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和协作,这也限制了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干预措施

3.1个体化心理支持

个体化心理支持在儿科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要求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每个患儿的独特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倾听患儿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并通过共情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利用游戏、绘画、讲故事等儿童友好的互动方式,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引导患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治疗恐惧等特定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量身定制心理干预方案,例如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挑战。

3.2家庭参与和教育

家庭在患儿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形式心理干预强调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与家长建立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渠道,深入了解家庭环境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教育家长识别和应对患儿的心理问题,指导他们在家中营造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以及如何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沟通,是提升家庭支持系统功能的关键。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工作坊或支持小组,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支持,共同为患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康复努力。

3.3环境优化和游戏治疗

医院环境对患儿的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多形式心理干预策略中,环境的优化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创造一个温馨、安全和充满刺激性的治疗环境,不仅能够减轻患儿的不适感,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和参与治疗的意愿。这包括使用色彩鲜艳的装饰、儿童友好的家具和设施,以及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使医院环境更加亲和和有趣。游戏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儿科心理干预手段,通过游戏这一儿童自然的表达方式,帮助患儿释放情绪,学习社交技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沙盘游戏、艺术创作等多种游戏形式,引导患儿在游戏中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康复。

3.4跨学科团队合作

多形式心理干预的实施需要一个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这个团队通常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定期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评估患儿的心理需求,制定和调整干预计划,确保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团队合作还应扩展到学校和社区资源,例如邀请学校老师参与患儿的康复计划,或者与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合作,为患儿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服务。通过这种跨学科团队的合作,可以确保患儿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康复。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以及与外部资源的联动,为患儿提供了一个全面、协调和持续的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整体健康和福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和潜力。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家庭参与和教育、环境优化和游戏治疗以及跨学科团队合作,多形式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家庭功能的增强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实现患儿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康复,提升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军,李红伟,王淑敏.多形式心理干预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4):12-14.

[2]王丽珺.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小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112-113.

[3]何聪香,王淑琴,孙秋.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