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应用研究

王丹丹

身份证号339005198704270360

摘要:随着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与深度应用已成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智慧安防小区是公安机关走出当前实有人口管理困境、实行精准防控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中的困难,对智慧安防小区在建设与应用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智慧安防小区;人口管理;精准防范;数据警务

引言

随着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社会整体形态、社会治理方式和治理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背景下的社会环境,传统以“自治、整合、服务、保障、监督”为核心的社区功能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智慧安防社区体系,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新时期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公安部门的普遍认可,并成为当前及下一个时期的工作方向。

1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架构

业务架构根据不同治安部门工作责任的分配情况来看,省厅治安部门属于省区内治安方面的最高领导部门,需要对省区内的基层警务工作进行综合统筹和有效指挥,还能够起到对下级进行监督指导的作用,确保相应的指令能够得到推广和落实;地级市的公安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在接收到省级治安部门的指令时进行实践,从而确保治安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并为下级治安部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区县级治安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执行地级市治安部门给出的工作任务,并确保工作落实到基层派出所和警务室当中去,保证基层安全治理的有效性。

省级治安部门是整个省区最大的、最主要的领导指挥部门,通常情况下扮演着下辖各个级别治安部门工作指挥者的角色,特别是在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的情况下,省级治安部门必须要尽快对下辖区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进行检查,对重点时期发生的重特大案件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各方资源的有效调动和协调,确保相关措施的落实效果。

2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2.1小区基本情况

多样小区模式(有封闭式小区、半封闭式小区、开放式小区)及小区原有平台,设备五花八门,建设施工的技术公司进行安防设计与整合小区原有平台、设备等资源难度较大。

2.2数据采集困难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没有与城市建设、小区配套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物业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智慧安防小区的智能感知设备、信息汇聚传输平台没有与小区物业信息实现对接互联,造成基础数据无法采集传输并与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影响了效能的作用发挥。

3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要点

3.1前端设备建设

前端设备是智慧安防小区的“眼睛”,在前端设备设置方面要遵循科学布局与节约资源、灵活高效的原则。首先,前端设备在建设中要科学布局,即在安装位置能集约高效地实现智慧安防小区的“人过留像、车过留牌、机过留号”等智慧防范功能。前端设备的布局,要“圈层防护”与“要素管控”并重,可以根据小区具体情况设置多层防护圈与重点部位及关键要素的防护点。如三道防线设置:第一道社区防线设置于小区入口及周界(非开放式小区),搭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防尾随监控系统、人脸抓拍摄像机、车辆抓拍摄像机、周界防护装置等;第二道社区防线设置于小区公共区域,搭建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高空抛物摄像机、人脸识别摄像机、高点全景摄像机、WIFI探针等;第三道社区防线设置于单元门口,搭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防尾随监控系统、人脸抓拍摄像机、视频监控摄像机、消防联动系统等。其次,在已建、新建、改建、扩建的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小区,要分类、分级、分期安装、改造、升级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加强小区安防前端设施建设。其中分类是根据小区模式(封闭、半封闭、开放)和小区本身基础安防设备情况不同而分类施策。如,封闭小区侧重大门口的前端设备建设,而开放式的则要侧重单元楼门口的前端设备建设。再如,对于本身安防基础设施较好的小区,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前端设备和局域网搭建的小区安全防范体系,通过小区数据网关完成数据及协议的标准转换,采用租用、自建专线方式,将前端设备采集信息逐级汇聚传输;对于安防基础设施较差甚至没有的老旧小区,需公安部门自建前端感知设备,通过视频专网将前端设备采集信息逐级汇聚传输。分级、分期,是指在前端设备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加强前端设备安装与使用,不断提高智慧安防小区的防范能力与为民服务能力。如,第一阶段要完成“达标型智慧安防小区”前端设备建设。完成基本的出入口封控,实现对进出小区人脸信息采集和人员管控,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信息实时采集和车辆管控;第二阶段要在“达标型智慧安防小区”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优选型智慧安防小区”,加强小区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建设,指导小区在重点部位建设高清视频监控、高点全景摄像机、人脸识别摄像机、高空抛物摄像机;第三阶段要力争在“优选型智慧安防小区”的基础上建设“示范型智慧安防小区”,丰富小区前端智能感知设施。加装周界防护、WIFI探针,选装消防栓压力感知、物联网烟感、智慧出租屋设施、紧急报警、电子巡查等管理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小区的智能化水平。

3.2数据采集、存储与归档

数据是智慧小区建设的核心资源,是开展一切社区警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对于数据的收集主要是围绕“人、物、事、时空、组织、图片”等要素的基础性收集,并通过“深挖掘”和“广整合”,形成各类主题库、应用专题库,构建数据池。1.数据采集。数据分为感知类数据和小区的基础数据,感知类数据通过前端感知设备进行实时采集;小区的基础数据(含“一标三实”)可通过小区物业数据、警综平台数据、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集的数据、民警入户采集数据等方式获取。采集数据通过跨网交互实现数据逐级汇聚。采集数据并非“多多益善”,而是根据安全防范与服务群众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数据采集。切实避免数据被不断采集而又大量“沉睡”现象的发生。针对辖区人口管理、重点对象管控和服务人民群众等社区警务工作的智慧安防小区采集数据如下表:2.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方面,非结构化数据,是实时存储的视频与抓拍照片,由于其占有内存较大,其存储时间需设置一定周期(如河北省《智慧安防小区基础建设指导意见》中建议存储周期不低于30天);结构化数据,通行数据(人行、车行、手机信号等)可按照通行数据量、时间进行存储,一般存储时间要长于非结构化数据(如河北省《智慧安防小区基础建设指导意见》中建议存储周期不低于3个月);而对于基础数据(人、车、房、单位等)和报警或预警数据、处置记录等应作为档案数据,永久保存,可提供实时查询。

结束语

目前智慧安防小区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其建设与应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艰巨性一方面是建设与深化应用时间上的持续性,另一方面是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公安机关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科学合理的建设应用原则,把握建设应用过程中的要点,从而建设智能高效、管理到位、服务全面、安全实用的智慧安防小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杨莹莹.北戴河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0.

[2]韩勇,许敏,翁海光,崔磊.“数据警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公安教育,2018(09):7-12.

[3]滕羽.智慧小区:智慧警务视域下社区警务建设模式的创新研究—以上海样板智慧小区建设为例[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3):64-68.

[4]席仁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探索与思考[J].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2019(0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