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以《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以《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为例

吴利群

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315400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随机事件的概率与频率这节课,一次教师引导探究,一次学生自己探究,真正做到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发现抛硬币中的概率,概率和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探究、信息技术、活动

探究课堂,“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大纲》指出: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畏难情绪比较高,但是他们对于活动又是积极活跃的,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主,引导他们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笔者对《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这节课探究环节的设计。以抛硬币为主线,设计了两次的探究实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又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生活情境探究--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在组长督促下作10次抛硬币的活动,并且记录。2.每个人准备2个1元硬币,准备上课时用。

情境1:教师抛掷一枚一元硬币

问题1: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正面吗?(随机事件)

情境2: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会发生:

(1)火柴燃烧,产生热量;

(2)明天会出太阳;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C时,冰融化;

(4)在常温下,铁熔化;

问题2:你能举例生活中蕴含这三个事件的例子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调整学生激情最快的手段。学生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实例拿来被研究,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交流完成,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协调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直观感知

由于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从表面看似乎偶然性在起支配作用,没有什么必然性。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并深入研究后,发现随机事件虽然就每次试验结果来说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它却呈现出一种完全确定的规律性。是否是这样呢?动手验证下

(一)活动一协作探究

第一步:请全班同学根据事先每人做10次掷硬币的试验,填入表一

姓 名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比例

并提出问题1:与其他同学的试验结果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二步:请各组的小组长把本组同学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填入表二

组  次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比例

第三步:教师将2个学生、2组学生及全班学生的试验结果填入下表(板书)

试验次数(n)

正面朝上的次数(频数m)

正面朝上的频率(m/n)

提出问题2:与其他各组的试验结果比较,各组的结果一致吗?为什么?

根据提问1,让学生发现随机事件一次发生具有偶然性。

针对提问2,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实验次数越多,频率数值就越有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就反映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但是由于实验次数的限制,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概率的本质,急需一种能短时间做出大量实验的工具,这里为我们计算机软件模拟探究埋下伏笔。

(二)活动二自主探究

如果抛掷两枚硬币,出现都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少?一正一反的概率呢?你能自己验证吗?

很多学生可能会回答三分之一的概率,这与实际是矛盾的。活动二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真正做到探究式教学。猜想与现实的矛盾,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学习激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猜想—讨论—质疑—探究—总结,将刚刚的探究过程应用于实践,既是一次探究实践,也是一次知识应用。完全放时间何空间让学生去做,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突破了抛2枚硬币概率的一个难点。

三、信息技术探究技术验证

用计算机模拟抛掷硬币,得到抛掷数字比较大的时候的频率。由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记录到黑板上。

由学生操作,用计算机模拟抛掷2枚硬币,得到抛掷数字比较大的时候正面朝上和一正一反的频率。

通过整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践精神,感受实践出真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科技的发展对我们人类的帮助和作用,体会信息技术的使用性。并在此通过实例、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体验合作精神。

四、追溯历史探究感悟文化

历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探究的试金石。关注历史,可以为我们研究学习提供丰富的经验。

列举历史上有名的试验:

棣莫弗   2048    1061     0.5181

               布丰    4040    2048     0.5069

               费勒    10000   4979     0.497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通过历史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一开始都是高深抽象,是通过前任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失败总结得到的真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贴切的生活,最后又会应用于生活。

五、后记

中职生要做到完全自主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受学习能力的限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一枚硬币的实验结果学生都已知道结果,探究兴趣只有形没有质,故我把活动放在课外,把探究过程放在课内。再设计了第二次抛掷硬币的试验,结果与部分学生的“猜测结论”不符,引发学识上的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再由前一次探究的过程做铺垫,大部分学生可以自主地模仿来进行探究抛两枚硬币的试验经过,真正的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感受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