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的影响

马弦迪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西安 710300

【摘要】目的 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家属共情式护理对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定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经双色球法分到两组中,常规组执行普通护理,干预组执行家属共情式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的运用,不仅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普及推广。

【关键词】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好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运动障碍是患者的主要表现。由于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损伤神经功能,受其支配的肢体功能会出现障碍[1]。除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坚持康复运动,才能最大程度改善运动功能。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是一种家属参与其中的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共情患者,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援,提高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效能,监督患者完成训练项目[2]。为了确定该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入院,以双色球分组法为原则,分成各60例的两组。常规组年龄52-79岁,均值(60.35±4.67)岁,男女比例为34:26,其中31例左侧运动障碍、29例右侧运动障碍;干预组年龄55-76岁,均值(60.61±4.38)岁,男女比例为35:25,其中32例左侧运动障碍、28例右侧运动障碍。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监控生命体征、规范用药、健康知识宣教、注意事项告知、生活指导等;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内容:体位转换、良肢摆放、被动及主动关节运动、坐立及站立训练、行走及生活能力训练等。

干预患者进行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家属培训:定期以座谈会或交流会的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共情式护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的方法等。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尊重患者,多鼓励和表扬患者,让患者减少消极情绪,在康复期能积极配合训练。

1.2.2 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建立家庭卡,上面记录护士、康复师的联系方式以及疾病知识、互动时间等,还包括8张运动体操卡。护理人员根据卡上的项目,一对一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运动指导,说明注意事项,在家属监督下让患者循序渐进的展开康复训练,并将进度反馈给护士。

1.2.3 定期反馈:护士根据家属的反馈信息,调整康复训练项目,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表现良好者给予表扬。反馈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告知家属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训练的自我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和3个月后对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做测评,分别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测评,两个指标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与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各种数据均用SPSS24.0软件处理,检验计量资料的方法为t,表示方法为(±s),P<0.05时说明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患者的FMAS评分和BI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尽管两组患者的指标评分都提高,但干预组分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呈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FMAS评分

BI评分

干预前

3个月后

干预前

3个月后

干预组

60

62.19±5.26

71.63±7.81

55.79±6.35

76.15±9.64

常规组

60

61.74±5.82

66.52±7.09

56.21±6.58

70.83±8.67

t

0.444

3.752

0.356

3.178

P

0.658

0.000

0.723

0.00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终极康复目标是最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因为大脑有着良好的延展能力,早期康复干预可以促使身体机能动态重塑,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肉接头位置,发生外周神经去极化,让大脑皮层控制运动功能的能力得以恢复[3]。经过康复训练,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废用或萎缩。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共情就是感受或是交换他人的情感体验[4]。而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再由家属监督完成,并定期向护士反馈康复信息,及时指导和纠正不足之处;实施过程中,家属会时刻为患者着想,让其感受到真心和关怀,氛围更加轻松,激发患者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执行康复训练计划。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运用上述干预方法,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常规组更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提示,家属共情式护理对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护理干预过程中,会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再用家庭卡做好记录,并进行亲情监督,使护理从替代式照料,转变为自我关怀,主动配合完成康复训练,促进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

综上所述,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的运用,不仅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敬蕾, 常玉霞.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2, 29(8):1173-1174.

[2]矫力秀.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药, 2023, 36(1):221-223.

[3]王娜,谢丹,穆蓓蓓.家属共情式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 43(06):1139-1142.

[4]王璇,石莹,吕文静.链式亲情护理模式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适应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0(11):1649-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