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王娜   2刘璐

1宝鸡市康复医院  一病区  陕西宝鸡721000  2宝鸡市康复医院  收治中心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6例)执行常规干预,探究组(n=36例)执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健康状况。结果探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健康状况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健康状况改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康复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健康状况

精神分裂症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疾病会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病,患者幸福感会明显降低,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改善[1]。在患者的康复中,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对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为此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一内容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选取72例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6例),年龄22~58岁,平均(35.21±4.32)岁,男20例,女16例;探究组(n=36例),年龄,23~59岁,平均(35.23±4.46)岁,男21例,女患者15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密切监控患者异常情况,并在饮食、生活、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照顾。

1.2.2探究组

探究组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早期康复护理:在早期阶段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患者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有礼貌地回答,要尊重患者个性,搞好护患关系。在护理开始阶段,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对患者用药后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多给患者一些关怀和安慰,避免一些不当话语,导致患者心理防线崩溃。

(2)病情缓解阶段护理: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之后,要重视患者的社会交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接触,并且要根据患者康复状况,制订患者的晚期诊疗计划。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实行开放式管理,避免患者与社会脱节。要做好患者的感恩教育工作,让患者珍惜自己的生活,可以组织患者下棋、看电视、打篮球,分散患者的精力,增强患者的社交技能。

(3)康复阶段护理:在患者心理障碍消除后,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各种娱乐项目,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要注意按时服药。引导患者与社会接轨,让其融入生活中,可组织联欢会,打太极,瑜伽,跳广场舞等活动,同时多给予患者肯定,使患者能更快地重返社会。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整体健康、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每项分数最高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探究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健康状况比较(±s,分)

组别

n

整体健康

社会健康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探究组

36

76.54±5.63

78.41±6.14

82.61±6.24

81.48±5.49

参照组

36

68.48±3.76

68.69±2.87

69.24±5.19

70.19±3.64

t值

7.143

8.605

9.884

10.28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极易产生消极情绪,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这种疾病病程长、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心态都有很大影响。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模式,它注重个体的优势、资源和潜力,关注人的正面品质与心理健康,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康复服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强调了人的积极情绪、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行动,通过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培育,可以使患者积极面对病痛和恢复时的困境与挑战

[2]。以积极心理为基础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通过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和价值观,制订出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能为患者的精神健康和康复教育提供更多帮助[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也重视患者的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通过构建由家人、朋友、医务人员等组成的主动支持体系,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这对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4]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探究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丽,胡丽珍,方云.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精神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康复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3):158-161.

[2]房艳艳,徐红,周伟.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24,19(5):64-66.

[3]封雪,刘斌,周勤.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4,19(4):105-107.

[4]朱艳玲,廖小华,张献强,刘淑贤,黄彩明,杜淑华,朱海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