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3

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研究

蔡鑫

筠连县人民医院  645250

【摘要】目的探究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研究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区间选取所在科室80例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疼痛减少,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愈合时间更短,减少疼痛,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Ⅰ类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护理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type I incis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80 patients with class I incis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carried out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cision infection, healing time and pai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e healing time was shorter, and the pain was reduced (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class I surgery,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reduce pai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rgery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 Key words 】 Class I incision; Inf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Nursing strategy

Ⅰ类切口,即清洁手术切口,指手术部位无污染、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或者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的切口。其细菌含量低,基本无感染风险的切口。常见于甲状腺、乳房、腹股沟疝、髋关节置换、闭合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以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然而,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仍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复杂,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因素及术后护理因素等。手术部位感染作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部分,目前仍是医疗界中重大的医疗卫生问题。在进行感染判断的时候,主要是切口位置的感染和器官位置的感染,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一旦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轻则会影响患者的切口愈合,重则需要再一次手术,从而导致引起败血症等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另外,手术部位感染会使得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院病床周转率逐渐下降,增加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给社会生活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下面就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研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一、基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科室诊治的80例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在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1.9±7.3)岁。而在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分布相对集中,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9.5±5.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可比研究。

二、护理策略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手术前必须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做好皮肤准备工作、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监测生命体征等。做好手术区域皮肤准备,确保手术部位的彻底消毒,避免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此外,医护人员还需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告知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而提升手术质量。

2.严格手卫生管理,要求医务人员按照手卫生规范落实手部清洗和消毒,使手卫生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

3.手术器械必须经过规范的灭菌处理,减少因器械污染导致的感染风险。一般使用聚维酮碘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按照规定进行无菌操作,尽量快速的完成手术,防止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感染,全面降低手术中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4.预防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护士需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确保患者术中体温稳定,需要使用冲洗液时应使用37℃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5.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危因素等合理调整给药方案,确保药物在医疗治疗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6.术后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如患者切口位置需要进行引流,则应使用封闭负压引流的方式,提升引流的科学规范性[2]

7.术后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严格限制探病,减少人员流动,以防交叉感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变化。如出现低温,应及时调节室温,采取保暖措施。对于Ⅰ期闭合的清洁切口,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24-48小时,并定期更换,确保切口皮肤清洁[3]

三、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策略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

四、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5.0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观察指标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结果

经过对80名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手术室护理策略措施实施后,Ⅰ类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实施前感染率为16.7%(6/36),而实施后感染率为5.6%,这一变化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得到改善,切口愈合速度加快,疼痛减少。见下表1.

表1参照组与研究组风险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与疼痛对比

组别

样本量

感染人数

感染率

平均愈合时间(天)

疼痛评分(0-10)

参照组

40

7

17.5%

10.2±2.3

5.4±1.8

研究组

40

2

5%

7.1±1.2

3.1±1.1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组实施护理策略后,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平均愈合时间缩短,疼痛评分降低,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的提升。

六、讨论

1.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众多。首先,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对感染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几率。其次,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是否严格、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手术器械的清洁程度等也是感染的重要因素。此外,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合理,以及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情况,都会对感染风险产生影响[4]。 因此,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术前评估和准备,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并严格控制手术区域的污染。另一方面,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术后,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伤口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综上所述,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从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控。通过科学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2.开展护理策略后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开展护理策略干预,研究组患者的实施护理策略后,感染率显著降低(5%),平均愈合时间缩短(7.1±1.2天),疼痛评分降低(3.1±1.1),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的提升。通过对感染因素的深入研究,护理策略在预防和控制感染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更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因此,医务人员应高度关注患者及手术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这一策略值得临床广泛学习与借鉴,以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结合上述研究,对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开展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疼痛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翁为珍,赖克,黄业娟等.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23-124.

[2]陈慧华,陈海华,林福秀等.创伤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95-3396.

[3]李莉,刘平,杨秀霞,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05):1259-1260.

[4]王秀花,周成超.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