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合同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浅析国企合同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孙烁     金含玉

211202198702021341

23010219920627582X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本文试图为提升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 防范措施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合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合同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自身利益的保护,更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合同风险的成因,探寻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加强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造成国有企业合同风险的原因

(一)合同内容因素

国企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合同范本。这种模板具有缩短起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且有法律顾问审核,严谨程度高等优点。但是,有些企业在签约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套用范本,没有对双方的不同之处及具体情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造成合同结构不合理,条款不够明确。这样,在发生法律争议时,就会降低对正当权利的保护。

(二)法律意识匮乏

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要增强对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预防劳动合同的风险。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的法制观念不强,制约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缺少专门的律师队伍,只在重要的活动中进行法律咨询,容易出现合同的漏洞。国有企业由于思想观念、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缺少细致的调研,容易产生潜在的风险。

(三)风险防控缺失

一些国企的合同管理方式存在着流程不严谨,职责不明,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加大了风险的发生。另外,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的风险控制存在着缺位,很难对企业进行及时的预警。其中,合同审查机制是合同审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审查和财务审查两个方面。国企多个承包工程,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和责任界定困难[3]

(四)法律法规因素

合同管理的风险有其内在的原因,但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法律、规章等。我国国有企业的法制建设还很不成熟,很难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而立法的不完善又加大了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在国有企业不断扩张、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在境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由于法律原因而引发的合同风险。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的经营制度的限制,其对风险的辨识与防范能力较差,容易签订有缺陷的合同,从而引发了法律争议。

二、国有企业提升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合同制式文本管理,做好合同内容审核

第一,在签订合同文本之后,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从风险的大小来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主体资格审查,对方签约资格确认,纠纷中不能起诉。比如,一家建筑公司没有对资产进行审计,造成了工程资金的拖欠和投资人的失踪。所以,国有企业要对合同主体进行严格审查,如果是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或者代理人,则要保证签订的资质、权限等都要清楚。

第二,审查合同的内容。合同条款作为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源头,在对其进行审查时,应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如果有抵押物,就必须办理抵押手续,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对于条款中有争议的地方以及没有规定的地方,要有明确的协商途径和解决方法。

第三,审计的权力和责任。在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规范表达方式,保证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含糊和冲突的表述。比如,定金与定金在法律含义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它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界定。另外,在权利和义务上要符合公平原则,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必须是相互的,否则,一旦发生了任何一方的损失或风险,都有可能使合同失效。

第四,审计合同的目的。合同目的是合同签订的核心,因此,在出现争议时,必须对其加以明确的表述,以便在出现争议时,便于对其进行解释和解决。

(二)优化合同管理机制,健全动态跟踪监管制度

首先,要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合同管理是一项涉及到多个单位、多岗位的工作,必须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制。要时刻保持严格的审批程序,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层层审批,确保与合同内容有关的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审批过程中来,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必须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国企要提高合同的标准化程度,就必须健全审计部的监管制度,采取各种审计手段,对合同的整个过程进行精细监管。国企要强化法务部的风险防范职能,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各种法律争议进行处理,尽量减少合同风险的影响。在后续的跟踪监管中,特别要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异常状况给予关注,并对其进行动态追踪,一旦发生了合同风险,就能立即确定违约行为并固定证据,以保证对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最后,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国企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内部,建设智能化的风险预防与预警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以此来预测和评价可能的风险,协助有关部门执行应急预案。

(三)组织企业内部法律学习,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国企应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国有企业要对职工进行民法典、合同法、财政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保证职工清楚地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款,并能迅速地发现合同中哪些是不合法的。同时,在代理企业进行各种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防止自己的不法行为给企业带来风险。

其次,应加大对国企合同风险的宣传和教育。国有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合同管理和风险预防工作,使职工树立正确的风险预防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企业可定期搜集有关法律案件,并通过组织人员参加研讨会议,加强研讨与交流,为进一步健全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建议。

最后,将合同风险预防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用奖励和惩罚来激励职工的责任感。在对员工和部门进行合同风险预防的同时,还可以将其纳入到岗位责任制之中,用科学的奖惩办法来促使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增强对合同风险的防范,并且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程序来执行。

(四)有效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合同履约能力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合同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进行科学的管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各项业务目标,同时也强化了对电子合同帐本的管理。接下来,国企要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强化合同资源库建设,并将其与合同风险防控体系相结合,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另外,资讯科技亦可协助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如资料清理与再编码、改善合同管理项目的撰写、提升系统之搜寻能力等。利用过程管理技术对当前阶段的合同状况进行跟踪,协助经理对合同的履行进行追踪。

企业应加强对合作伙伴的档案管理,建立合作伙伴资料库,着重记录合作伙伴、信用、业务等方面的信息。这不仅方便企业内部的信息获取,而且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和风险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贺莉 . 浅谈合同管理及其对维护企业权益的作 用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3(05):65-68.

[2] 彭思媛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及其风险的防范 [J]. 商场现代化 ,2022(21):84-86.

[3] 张晓阳 . 企业经营中的合同风险及防范 [J]. 现 代企业文化 ,2022(2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