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王坤

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接诊的60例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华法林治疗)与观察组(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心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T、APT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CI、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相近,但利伐沙班对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且出血风险较低。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

慢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脏不规律收缩,极易引发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致死性肺栓塞、脑卒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防止脑卒中等恶性事件发生,临床一般采用抗凝药物进行干预,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阻碍肝细胞中凝血因子合成,达到抗凝的目的,但在华法林的用药过程中,为降低出血的风险,华法林的用药剂量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例(INR)抽查结果进行调整,临床应用受限[2]。为进一步降低老年慢性心房颤动引发卒中的风险,需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干预,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药物,临床数据表明其抗凝效果安全,剂量固定,不需进行INR检测[3]。为进一步对比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将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应用于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观察其抗凝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接诊的60例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慢性心房颤动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意识清楚,知情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4)合并精神疾病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64~88(75.93±6.92)岁,男17例,女13例,病程1~4(2.58±0.69)年,体质量指数19~28(22.25±1.02)kg/m2。对照组年龄61~82(76.27±6.25)岁,男18例,女12例,病程1~5(2.66±0.97)年,体质量指数19~29(23.01±1.12)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药物治疗,初始用量2.5mg/次,1次/d,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INR保持在2.0~3.0。

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治疗,口服药物20mg/次,年龄>75岁者15 mg/d,1次/d。关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予以干预。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采用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 心率、心指数(CI)=心输出量(L/min)除以体表面积(m2);(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T、APTT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组别

n

PT

TT

APTT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7.71±1.81

16.86±3.23

16.15±2.19

17.11±1.21

33.40±2.33

39.88±5.35

对照组

30

17.56±1.69

24.90±3.03

16.51±2.11

17.54±2.53

33.53±2.05

49.40±8.77

t

0.332

0.726

0.648

0.833

0.229

5.029

P

0.741

<0.001

0.519

0.408

0.819

<0.00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CO、CI、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CO(L/min)

CI[L/(min.m2)]

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2.80±0.35

5.36±0.55

2.22±0.24

3.98±0.44

46.25±0.51

62.49±5.52

对照组

30

2.81±0.36

4.39±0.47

2.19±0.26

3.53±0.42

46.11±0.50

56.60±5.58

t

0.109

7.344

0.464

4.052

1.074

4.110

P

0.914

<0.001

0.644

<0.001

0.287

<0.001

2.3  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

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n%

组别

n

血栓栓塞事件

出血事件

缺血性脑卒中

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

心肌梗死

总计

轻微出血

少量出血

总计

观察组

30

1(3.33)

0

1(3.33)

1(3.33)

3(10.00)

1(3.33)

0

1(3.33)

对照组

30

2(6.67)

1(3.33)

2(6.67)

1(3.33)

6(20.00)

4(13.33)

2(6.67)

6(20.00)

χ2

2.308

4.043

P

0.129

0.044

讨论

慢性心房颤动作为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疾病发作时心房不规则收缩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易出现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后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由于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血液黏度增加,引发栓塞的概率也随之加大[4]。为改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疾病转归,临床采用抗凝药物予以治疗,常用抗凝剂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其可阻止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生成,发挥抗凝作用,但相关研究表明华法林的体内表达受到摄入食物种类和其他药物影响,药效降低,且华法林的用药剂量需根据INR检测结果进行多次调整,临床用药具有局限性[5]。利伐沙班用量固定,并且其治疗窗较宽,抗凝效果安全可靠[6]。基于此,本文选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作用于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观察其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CO、CI、LVEF)升高明显,提示利伐沙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发现治疗后观察组PT、APTT低于对照组,提示利伐沙班对机体凝血的影响较小。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未见差异,但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提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相近,但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更高。其原因为华法林可拮抗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抑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时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从而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但华法林受摄入食物、药物以及胃肠消化系统的影响,使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受影响,抗凝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较差。且华法林用药剂量具有个体差异性,用药全程需根据INR检测结果调整剂量,使用受限,利伐沙班无需进行INR检测,用量剂量固定,且作为凝血因子Xa抑制剂,可有效阻断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路径,生物利用度高,抗凝效果更为安全稳定,其次利伐沙班可阻止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保证心脏血液正常流动,预防心房血栓的生成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相近,但利伐沙班对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且出血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1]刘丁铭,程亚玲,杨红祥,等.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4,53(3):395-398,

[2]谢志辉,侯冬子,李建明. 双抗血小板药加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冠心病[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1):1-3,6.

[3]曹博,陈敏,徐蓝,等.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糖尿病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医药导报, 2023, 42(12):1835-1840.

[4]董权平,黄远波,王善花,陈本发.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2,41(7):426-430.

[5]胡永仓,陈恩友,杨世杰,张杰建,余明敏.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8):1918-1923.

[6]单毅,陈莉,周良,等.低剂量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与出血事件及再入院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3, 26(3):3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