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寒湿瘀阻型腰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寒湿瘀阻型腰痛的临床观察

吴芳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省 合肥市230061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存在寒湿瘀阻型腰痛的患者提供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明确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1-2024.1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式双盲法,各组均40例,对照组西药治疗;实验组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中医证候积分显优,p<0.05。结论:针对于寒湿瘀阻型腰痛的患者选择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在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的效果上较佳,值得提倡。

【关键词】腘三针;温针灸;背俞穴;寒湿瘀阻型腰痛;

腰痛西医也称之为腰背疼痛、下腰痛或者下背痛等,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临床上缺乏 特异性的影像学支持,该种疾病并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方式为物理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腰痛程度,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副作用的机率增加,而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背部特定功能有效的改善[1]。中医寒湿瘀阻型腰痛,受外邪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痹阻经络,影响患者气血正常循环 ,与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患者提供内外兼治的原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3.1-2024.1月,80例患者当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范围在3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2±1.54岁。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显示P>0.05,可开展研究。

纳入条件:长期易复发的腰背疼痛;侧肌肉紧张或者痉挛;有压痛点或者激痛点;行X线片、CT、MRI检查无特异性表现;

排除条件:存在腰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外伤导致的腰痛;存在心血管或者肝肾等严重疾病;精神疾病;发热或者治疗部位受损或者外伤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提供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天一次,每次75mg,服用两周。

实验组患者提供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行腘三针治疗时,取患者的患侧腘窝委中、委阳、阴谷,患者行俯卧位,消毒穴位后,取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相应穴位,深度在25-40mm,以得气为佳,留针过程中选择捻转泻法,频率在60次每分钟,行针时间在一分钟,留针半小时[2]。温针灸背俞穴,取患者的肝俞、脾俞、肾俞、腰阳关、阿是穴,患者行俯卧位,消毒穴位后,取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穴位后,以得气为佳,留针期间,将艾绒置于针柄处点,每次点三团,大小与枣核大小相似,患者局部出现温热感时为佳,每天治疗一次,每次半小时,提醒患者避风寒,每六天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一天,治疗两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JOA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计数用n%表示,检验通过X2。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JOA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JOA评分以及疼痛程度更轻,P<0.05。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以及VAS评分

组别

JOA评分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8.71±4.05

18.42±4.39

6.52±2.37

4.72±3.01

实验组

9.02±1.23

22.14±3.18

6.26±5.74

2.52±2.63

t

0.39

4.26

0.28

3.47±1.22

P

>0.05

<0.05

>0.05

<0.05

2.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优,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x±s,分)

组别

数量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14.39±0.39

7.08±0.32

实验组

40

15.45±0.41

6.56±0.29

t值

0.721

4.258

P值

>0.05

<0.05

讨论

患者出现腰背痛时,主要表现为背部或者腰骶部酸痛、不适感强烈 ,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病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作为腰痛的一个分支,具体的病因并不明确,患者症状多样化[4]。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西医多通为患者提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者阿片类镇痛药物来缓解其症状,但长期用药会出现痛觉过敏,增加胃肠道副作用,患者接受度低。而为患者提供温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恢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亏虚、外感风寒有关。在治疗该病时,应做好肝、脾、肾的固护,继而有效的对经络进行疏通,实现祛湿散寒的目的。本文通过为患者提供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和局部淋巴循环,对腰部粘连的肌肉有效的松解,促进腰部活动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继恩,柴进华,张静.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 2023(012):039.

[2]刘锋.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0年7期, 85-86页, 2020.

[3]郭珉.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寒湿瘀阻型腰痛的临床观察[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7):0080-0082.

[4]张薇薇,刘芷薇,田书艺,等.腘三针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寒湿瘀阻型腰痛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