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高小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延续性护理在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率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近年来有关CHF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population ageing and chronic diseases,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human health. Continuous nurs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reducing readmission rate and reducing medical cost in patients with CHF. This article deep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for CHF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Research Progress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由于CHF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CHF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已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从医院到家庭或社区的连续、协调的护理服务,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

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内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理论基础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模型深刻地认识到,慢性心力衰竭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是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这意味着,在评估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应对某种情境的信念。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提高自我效能对于有效管理疾病至关重要。通过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心理支持,延续性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管理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慢性病管理模型:慢性病管理模型强调了对慢性疾病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管理,包括早期识别、评估、干预和监测等各个环节。在延续性护理中,借鉴了这一模型的理念,通过持续的护理和监测,实现对患者的全程护理和管理。

过渡理论:过渡理论则关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之间的过渡过程。从住院到出院,再到可能的再次入院,患者需要经历多次的过渡。延续性护理通过提供连续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些过渡期。在过渡期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角色变化。

3.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自2008年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延续性护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况,例如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改善[1]。国内的研究还探讨了延续性护理的实践模式,包括随访、家庭访视、电子健康档案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模式旨在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养老院、家庭和社区)之间实现连续性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尝试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国外研究现状:延续护理的概念最早源于1981年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为提早出院的易感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旨在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2]。随着医疗改革和DRG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疾病尚未痊愈的患者出院,这促进了延续护理的发展。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试图为今后制定规范、具体、可操作的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此外,国外的研究还探讨了延续性护理的多个维度,如医患关系的延续、时间空间的延续、跨机构及团队的延续、病人信息的延续等。

4.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具体应用

出院计划:出院计划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基石,它确保了患者在离开医院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家庭环境,并继续得到必要的医疗支持和照护。在出院计划中,应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药指导、饮食建议、运动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为患者提供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和求助途径,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随访:随访是延续性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医疗团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状况,并针对问题进行干预和调整。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访中,护士通过电话、家访、门诊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健康教育还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5.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多项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例如,一项研究选取了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常规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按时复查、自我护理技能分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3]。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经过延续性护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身体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4]

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通过提供持续性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减轻医疗负担,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理压力大、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的发展。延续性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6.延续性护理的最新研究发现和进展

6.1新型药物疗法的应用

新型药物的引入:如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已被证明在减少心衰住院率和改善心血管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仅有助于降血糖,还能通过利尿和减轻心脏负担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5]

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如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优于传统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效果,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

药物组合策略:优化现有药物的组合,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进一步提高疗效。

6.2慢性疾病管理的新策略

协同护理模型:协同护理模型(Collaborative Care Model)通过整合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这种协同护理,患者能够获得更全面和连续的护理,显著改善了健康结果[6]

6.3技术驱动的护理创新

虚拟护理助理:虚拟护理助理(Virtual Nursing Assistants)是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通过手机应用或智能音箱等设备与患者互动,提供健康咨询、药物提醒和生活方式建议。这些虚拟助理不仅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能为患者提供7×24小时的护理支持。

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如线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应用和虚拟支持小组,正在成为延续性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灵活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心理困扰[7]

7.结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表明,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护理流程的标准化、技术与护理的融合以及患者及其家庭的积极参与,以进一步提升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腾飞,王伟,张琦,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04-107.

[2] 刘晓阳,王娟,薛淑敏,等.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2023,47(6):982-983.

[3] 龙会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危险因素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J]. 哈尔滨医药,2024,44(2):135-137.

[4] 周红侠,吴伟利,薛玲,等.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2,44(23):3670-3673.

[5] 王静,童淑萍,卢冰清.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5):91-94.

[6] 周新圆,赵静静,曾余佳,等.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22,17(1):132-135.

[7] 付敏.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2,35(1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