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情况及防控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宁南县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情况及防控对策

尹绍忠

宁南县农业科教站  四川省凉山州  615400

摘要:本文针对宁南县境内危害程度较高的四种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展开研究,对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文章强调了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疫体系,并呼吁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生物入侵的科学宣传普及,保护宁南县的生物安全。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情况,防控措施,监督和检疫体系,联防联控机制

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而关系到国家生物安全和人民的健康。近年来,宁南县内各类外来物种如紫茎泽兰、草地贪夜蛾和红火蚁的侵扰范围日益扩散。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保障宁南县的生物安全,本文对区内影响较广、危害较重的三类外来物种进行了危害情况与防治策略的深度剖析,旨在显著减轻这些外侵生物对宁南县带来的不利影响。

1  红火蚁

1.1  危害情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俗称RIFA)作为一类高度入侵性的害虫,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红火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了严重的疫情,并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冲击。该物种的危害并不止于农作物与林木,还包含捕食土栖动物,蜇伤家畜,破坏公共设施等,对社会的多个方面都能造成破坏。由于红火蚁是一种外来物种,在我国缺少天敌,同时红火蚁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疫情。截止2023年,红火蚁主要发生在宁南县的宁远镇和白鹤滩镇,发生面积共956.66hm²,防治面积3000hm²次。

1.2  防控措施

1.2.1  毒饵诱杀

广泛使用的含毒食饵,比如多杀霉素、氟虫氰、茚虫威、多杀菌质、硫氟磺酰胺及氟蚁腙等,均对红火蚁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特别是0.1%浓度的茚虫威和呋虫胺两种食饵对防治红火蚁上的效果尤为显著,且实验发现颗粒状毒饵比粉末状毒饵效率更高。在撒放毒饵时,20至35度的气温最适宜,因为此温度工蚁具有较高的活动性。晴朗无云的天气是投放毒饵的最佳时机。如果投放毒饵后24小时内下雨,须待天晴后重新作业。另外,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并确保施药人员的安全,处理区域应当放置提醒标识。

1.2.2  灌巢处理

火红蚁的灭绝通常采用灌巢法,该方法涉及使用液态氮或沸水。由于液态氮的方法费用高昂且技术要求复杂,这对普通民众来说并不实用。而使用沸水的方法则需要迅速掀开蚁巢,然后将滚烫的水直接倒入巢内,确保水足够且均匀地渗透到整个巢穴,并需反复执行此操作。开展此项工作时须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遭红火蚁叮咬、沸水烫伤或伤害到植被。此法适宜于红火蚁分布范围不大,当地条件不便用化药处理的情况。也可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的乳油稀释液(配比为25mL/L),用于灌注蚁巢,以确保药液能平均流入蚁穴各个角落。

1.2.3  化学药剂触杀

在防治红火蚁时,常将药物杀灭与灌注蚁巢的方法相结合。作业宜选择在早晨气温偏低、红火蚁活跃度较低时进行。围绕蚁穴周边均匀撒布含有高效氯氰菊酯成分的粉剂形成一圈药剂环。随后,可以进行灌注或扰动蚁穴,引诱工蚁群外出,再利用粉剂喷洒直接快速地根除它们。

1.2.4  生物防治

运用红火蚁的天敌进行防治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食肉昆虫如黄蜻、引发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比如白僵菌和微孢子虫,还有能够寄生红火蚁的寄生蚤蝇等。例如南美果蝇会在红火蚁体内产卵,孵化而出的幼虫会实用其宿主的体内器官,导致红火蚁逐步衰弱直至死亡。此外,这种寄生蝇还能干扰红火蚁寻找食物的行为,减少其种群的竞争能力和扩散效率。春季降雨后的黄蜻同样可以捕杀处于婚飞的红火蚁蚁后。因此,在防治红火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自然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制剂的依赖性,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  草地贪夜蛾

2.1  危害情况

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有随气流迁飞的特点,因此具有很强的远程扩散能力。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从美洲扩散至非洲、亚洲各国,并于2019年迁飞入侵我国南方多省,幼虫大量啃食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幼茎、嫩叶、嫩心、果穗等,导致死苗缺窝减产,粮食商品性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归属于我国1级入侵害虫。宁南县13个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入侵和危害,截止2023年,宁南县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共3000hm²,防治5200hm²次。

2.2  防控对策

部署杀虫灯有性诱捕器能够同时实现监测和控制害虫的目的。通过合理使用一些农药如多克赛、甲啶虫酰胺、氯氰菊酯等,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在幼虫的早期阶段(1至2龄)施药可以获得最佳的药效。针对幼虫的治理,在早晨或傍晚重点对玉米的心叶和穗部进行喷洒施药。草地贪夜蛾经常伴随玉米螟、甜菜夜蝶和粘虫类等各种植物害虫一起侵害作物,挑选适宜的防治药品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极为关键的。反复进行施药时,应当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3  紫茎泽兰

3.1 起源分布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 R. M. King & H. Rob.)原产于墨西哥,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3.2  危害情况

紫茎泽兰入侵耕地、林区及放牧场是对农业构成重大威胁的核心所在,因为它会与庄稼、草料植物抢夺养分、水资源、日照及生长空间,并分泌物质抑止周边植被发育,从而对作物产出、草原保持及森林再生带来不利影响。紫茎泽兰擅长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造成土壤肥力严重流失,还会对土壤的可耕性进行破坏。对畜牧业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对草原的侵占,导致牧草产量显著减少,家畜也会因误食紫茎泽兰而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在宁南县13个镇均发生,截止2023年,发生面积1733.33hm²,防治1333.33hm²次。对宁南县的作物及生态具有很大影响,需加强防控。

3.3  防控措施

3.3.1  物理防治

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农田、果园和草原地区,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彻底移除紫茎泽兰。在秋冬季将紫茎泽兰人工移除并集中起来晒干后进行焚烧。通过人工治理,可以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扩散。

3.3.2  生物防治

通过栽培皇竹草、直杆桉、南桉树、蕉藕等植被限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和蔓延。或者投入紫茎泽兰的天敌泽兰实蝇、旋皮天牛等昆虫和某些真菌控制紫茎泽兰的数量。泽兰实蝇是一种专食性天敌,通过在紫茎泽兰的茎尖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植株的幼嫩部分,形成虫瘿,从而阻碍植株的生长和繁殖。而诸如泽兰担子菌、飞机草条状孢菌、斑点病菌等真菌能引起紫茎泽兰叶部出现斑点型病状,这对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均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3.3.3  化学防治

在风和日丽的条件下开展化学防治,同时要确保雾状液体不触及农作物。农作物种植前,对每亩耕地需施用360至400g草甘膦异丙胺盐溶液,并以40至60kg水稀释后喷施。针对于松树林区,应用15至30g克嘧磺隆水溶性粉末兑入40至60kg水进行喷洒。针对牧场与果园里的紫茎泽兰问题,推荐使用草甘膦除草剂进行处理。紫茎泽兰的地表部分能够被包括草甘膦、2,4-D、麦草畏、敌草快在内的多种除草剂有效控制。在完成除草作业后,务必在处理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防人畜误入造成中毒或发生其他不测事故。

4  结束语

生物入侵是一个“传入一定殖一潜伏一扩散一暴发”的有序的生态过程,不仅需要开展其入侵扩散与成灾机制的基础研究,创新入侵生物防控颠覆性技术,而且需要融合当代多学科最新前沿科技,创新突破性的入侵生物早期风险预警、早期检测监测、早期应急根除和全程控制技术[1-2]。多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对宁南县的生物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除了采取各种防控措施以外,更应该根据风险及损害预防原则,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疫体系。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防控工作,加强生物入侵的科学宣传普及,保护宁南县的生物安全。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M. Biological invasions [M]. London: Chap-man and Hall,1996

[2] 万方浩,郭建英,张峰.中国生物人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