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德育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德育教学策略研究

贾俊强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第二中学 541809

摘要:德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然而,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的满足。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以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为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德育教学

引言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各科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重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思想潮流受到各个心理学研究领域人员的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积极心理学,要充分彰显出人们的自然生命活力和审美道德。在传统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融合人本主义的相关内容,对人们内心的良好品质进行深入挖掘,切实激发人们的自然潜能和生命力量,以此来推进世界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也使人们可以借助于积极心理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中,更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浪潮。立足于我国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从2010年开始,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已经着手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与社会建设和教学领域进行融合,也同专业领域的相关学者深入探讨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积极心理学同高中心理育人工作进行灵活应用,具体是指要将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从以往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转向培养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念和心理道德品质,从本质上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对于高中心理育人工作来说,不仅能够创新心理育人的方法和模式,还可以加强心理育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发散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维。以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为落脚

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德育教学策略

2.1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在德育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

首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转变教学思维。转变以往认为德育教育不重要的思维,重新认识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对的问题较之以往越来越复杂,对心理健康程度要求较高的现实情况。教师应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迷茫阶段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以往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总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在枯燥的大道理中丧失学习的兴趣。新时期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用慕课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学习德育知识的内容。可以用多媒体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通过情境来模拟实际遇到的问题,并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学生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线上观看展览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德育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观看一些负面的案例,增加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并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用行动来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2.2积极情绪以及积极人格的运用

通过创设相关情境,使教育情境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同时更具艺术性,让学生生成积极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进一步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通过自己的积极情绪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使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德育课程理论性较强,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以此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体自尊,同时也是德育课程的价值归宿。在德育课程中,通过3个途径提升个体自尊:(1)提升课堂的归属感。在满足基本安全感的同时,实现课堂归属。(2)提升学生对于学业的控制感,实现自尊水平的提升。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有挑战性的任务,建立适当的自我期望,组建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不同学习角色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积极人格。(3)学校心理服务中心优化心理辅导的形式,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积极素质,使学生在积极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成功,在轻松的氛围中适应心理状态。

2.3提高学生的德育参与度

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参与,使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更主动、更投入。在德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往往注重道德规范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然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参与对于德育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体验。这意味着德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潜能,而不仅仅是纠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积极的活动和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学中来。其次,积极心理学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意味着德育教学应该采取互动和参与式的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这些规范。

2.4班主任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以自己为榜样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主要参与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工作中承担的任务重,工作多,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这时,班主任可以以自我为榜样,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调整自身的情绪和心态,并总结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处理自身情绪和心态的,将经验在班级德育教育中进行分享,真正做到言传身教,避免出现自身情绪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气氛。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成绩不理想、活动敷衍时,应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梳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2.4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不仅体现在对个体差异的重视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的深入了解上。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状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教学方案。此外,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还体现在对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等更加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德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向价值观念,疏解学生心理压力,强化学生综合心理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班主任在日常德育教学中要引入积极心理学,并拓展其应用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启,李相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德育工作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2,34(5):108-110.

[2]孟维杰,马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德育模式反思与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36(5):116-118.

[3]杜学敏,杜敏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学生德育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28(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