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融合ICF理论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训练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2

1例融合ICF理论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训练中的应用

蒋莉莉 王亚芹*通讯作者

上海市杨浦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上海20009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个性化吞咽训练方案,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融合ICF理论的吞咽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ICF理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吞咽障碍;吞咽训练

一、引言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呼吸困难、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早期气管切开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之一[1],但由于气管切开后气道阻力下降,吞咽时无法形成声门下气压,部分患者合并吞咽障碍 并带有鼻饲管,常常难以拔管甚至需终身带管生活[2]。气管切开术作为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吞咽障碍的问题更为突出。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视角[3]。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ICF理论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患者,女,65岁,2024年1月20日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送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EICU行心肺复苏,经V-AECMO治疗2日后恢复自主生命体征后脱机,后时有发热,复查影像学提示脑出血、脑梗死,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脱水降颅压保守治疗,2024年1月24日行气管切开,因胃潴留反复呕吐留置鼻空肠管,病程中反复四肢血栓形成,2024年2月6日血管彩超提示:双侧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现那曲肝素应用中。现神志转清,双手双脚非凹陷性水肿,全身多次瘀斑,缺血缺氧性脑病、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性碱中毒、营养风险,带有鼻空肠管、导管、气管套管等问题,自2024年2月7日起由我科行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并于2024年2月18日起在我科行综合康复治疗。

2.康复评定

评估患者意识情况(2024年2月8日)。采用简易昏迷量表,患者现神志清楚,但反应迟缓。评估患者营养情况(2024年2月8日)。患者双手双足轻度非凹陷性浮肿,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版)评分4分。近2周体重下降约10KG,低蛋白血症、贫血,少许胃潴留。评估患者尿路感染情况(2024年2月8日)。尿常规:白细胞32.7/ul,细菌1223/ul,细菌培养: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评估患者肺部感染情况(2024年2月9日)。肺部CT:双肺上叶及右肺中叶多发结节,部分炎症可能,双肺下叶渗出。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患者(2024年2月7日)行洼田饮水实验,评级为5级。Barthel指数0分。四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Ⅲ级。Brunnstrom分级:下肢Ⅵ期,坐立位平衡0级。

3.治疗方法

予胃动力药促进胃动力,保护胃肠道黏膜,同时予肠内营养制剂并鼻饲食物作补充,1个月内患者体重未持续减轻。予那曲肝素钙皮下注射,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给予床边康复训练,改善肢体活动度,减少长期卧床而造成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ICF理论的应用

根据ICF理论,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以及环境因素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吞咽训练方案,包括颈部放松运动、口唇闭合训练、舌头肌肉运动训练以及下颌运动等。康复治疗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针灸、作业疗法及手功能训练增加四肢及核心肌力和深感觉刺激,促进平衡、协调功能恢复;康复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留误吸,入院1周行床边吞咽肌电刺激治疗。言语构音障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以口腔清理、舌颊被动运动为主,如要求患者吞咽口水、口面部肌肉运动训练,改善患者摄入功能、口中食物的控制等多方面身体功能,用冰棉棒进行刺激,对唇、脸颊、舌、软腭、咽壁等部位进行感觉刺激,同时用手指按摩颊部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进行盆腔康复训练,做好会阴护理,避免尿路感染。

三、结果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反应迟钝,经过半个月治疗后,患者神志清,反应正常,继续治疗后,可在辅助下步行,导尿管于2024年2月21日拔除,可自行排尿,气切套管于2024年2月26日成功拔除,胃管于2024年3月6日拔除,改为浓稠状食物自主进食,出院前再次进行ICF量表评估,可见明显好转,行相关健康宣教,患者成功回归家庭生活。

四、讨论

ICF理论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状况的分类系统,在康复医学中,ICF理论的应用,关注个体在运动、感觉、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手段促进恢复。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训练过程中融合ICF理论,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融合ICF理论的吞咽训练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综合考虑患者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吞咽训练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结论

融合ICF理论的吞咽训练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原因在于ICF理论具有全面性、标准化、 灵活性以及跨学科性的作用优势。首先,全面性,ICF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为康复评估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其次,标准化,ICF统一了全球范围内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标准,使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更加规范;再次,灵活性,ICF既适用于长期、严重的功能障碍的评估,也适用于短期、轻微的损伤;最后,跨学科性,ICF在康复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推动了跨学科康复服务模式的发展。为此,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该理论,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同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六、参考文献

[1]丁玉菊,徐绍侠,张伟,等.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临床指征的Meta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1):1378 1383.

[2]唐志明,温红梅,许自阳,等.喉镜吞咽功能评估指导气管切开合 并吞咽障碍患者拔管的应用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42(10):886 889.

Jimnez Bunuales MT,Gonzalez Diego P,Martin M。ren。JM.La clasificaci6n internacional del funcionamiento de la discapacidad y de la salud(cIF)200 l[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2001][J].Rev Esp salud Publica. 2002,76(4):271 279.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主动康复筑梦计划”

项目编号:2023KJCX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