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诊断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2

MRI在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诊断中的研究

宋璇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患者行MRI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36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患者,恶性组(n=12),良性组(n=24),回顾性分析病灶形态,对比良恶性患者ADC值。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1.67%(33/36);组间ADC值相比,P<0.05。结论 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肿瘤因病变程度不同,MRI表现有所区别,可利用ADC值判定良恶性。

【关键词】MRI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诊断

临床中,子宫平滑肌起源肿瘤以良性为主,但像是静脉内平滑肌瘤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均具有与恶性肿瘤相近的侵袭性特征,也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危及[1]。平滑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恶性程度且转移风险高,所以有必要在术前针对患者进行诊断,以保证科学制定治疗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35岁,平均(48.62±7.23)岁。全部患者复查彩超均提示有盆腔包块或是肌瘤增大显著。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与增强扫描,经飞利浦MR扫描仪检查,并配备相控阵表面线圈。钆喷酸葡胺是选用的增强对比剂,按照每千克体重0.1mmol的剂量标准给药。需在患者接受扫描前,在前臂位置置入静脉留置针,并于检查过程中将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入体内。患者需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呈仰卧体位,仅在常规增强扫描序列期间屏气15s,其他序列可自由呼吸。扫描序列主要包括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序列T1WI、常规增强序列T1WI。

1.3评价指标

(1)分析良恶性病灶形态;

(2)对良恶性患者ADC值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分析所得数据,P<0.05表示数据存有差异。

2 结果

2.1 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参与研究的36例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患者中,良性24例,其中静脉内平滑肌瘤21例、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3例,恶性12例均为平滑肌肉瘤。根据影像观察到,24例良性患者全部有子宫肌瘤病史,且病灶位于子宫外。根据不同序列影像学了解到,病灶形态如下:

静脉内平滑肌瘤(n=21):病灶以结节状、腊肠样呈现且与宫体无清晰界限;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n=3):病灶以类圆形结节状呈现出来,且与宫体存在清晰界限;

平滑肌肉瘤(n=12):宫体呈现不规则性增大表现。

2.2 良恶性DWI序列的ADC值对比

良性组与恶性组ADC值比照,P<0.05。(表1)

表1 比较两组DWI序列ADC值(

组别

n

ADC值(×10-3mm2/s)

良性组

24

1327.15±69.24

恶性组

12

882.61±21.71

T值

21.5773

P值

0.0000

2.3 MRI评价能力分析

2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中,单侧20例,剩余1例患者病变由血管向下腔静脉延伸,其余病灶则在盆腔内部位置,且由1例病灶位置在阔韧带,其余则以髂内静脉及属支分布。对于双侧病变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现病灶的位置是左侧输卵管系膜和右侧髂内静脉及属支。根据MRI术前诊断结果,正确例数为18例,其余2例是子宫腺肌症,有误诊风险。3例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患者中,有1例的病灶内部可观察到斑片状的T1WI高信号出血灶,经MRI诊断后误诊成平滑肌肉瘤。

对于12例恶性患者,有11例术前MRI诊断结果准确,并考虑成恶性肿瘤,剩余1例误诊成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

3 讨论

在子宫良性肿瘤中,静脉内平滑肌瘤、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以子宫肌瘤育龄期女性为发病对象[2]。此类肿瘤会沿着血管方向蔓延。而平滑肌肉瘤则是子宫平滑肌起源的恶性肿瘤,但早期表现并不明显,患者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加或是月经不规律等症状。

MRI在分辨软组织方面的能力较强且具有大视野特点,被广泛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3]。在此研究中,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全都是子宫多发肌瘤合并宫外病灶,且局部病灶和子宫之间无清晰界限,外观以腊肠样或是结节状为主。较之于肌瘤,不同序列的信号特点和增强方法都接近。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患者根据影像可观察到子宫多发肌瘤,且部分有变性表现。12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0例患者的肿块呈混杂信号,其余2例患者病灶为均匀信号。

在MRI影像诊断过程中,ADC值是十分关键的指标。研究中所有患者肿瘤均呈现侵袭蔓延生长状态,良性患者ADC值较之于恶性患者,P<0.05。由此证实,良恶性患者ADC值差异明显的原因和恶性肿瘤细胞过于密集等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能力。为此,MRI用于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肿瘤病变性质和类别的鉴别应当综合考虑病灶和子宫肌层关系

[4]

总体来讲,根据DWI序列ADC值测量结果,可有效鉴别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的良恶性,充分利用MRI成像特点,能够为此病变患者术前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常利名,石丽莉. MRI在子宫平滑肌起源侵袭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4,40(3):417-421.

[2] 钱旭东,章力,屠逸之,等. 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MSCT及MRI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J]. 浙江创伤外科,2024,29(4):755-758.

[3] 史立怀. CT及MRI在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3,29(7):28-30.

[4] 徐冉冉. 分析多参数MRI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和不典型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