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6
/ 2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梁雪梅

郫都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儿科收治的2022年3月-2023年3月的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护理时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再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法,统计两组患儿在护理中的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护理中的依从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6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措施在小儿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适合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依从性;满意度

儿科接受的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比较差,难以清楚的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在临床护理期间难度比较大[1]。大部分患儿对护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对护理操作产生影响,甚至会因为患儿不配合导致护理工作不得不中止。所以儿科护理期间,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依从性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显示,肢体语言沟通和患儿沟通并传递情感,能让患儿配合护理。本文选择100例患儿分组研究,分析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在小儿护理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儿科收治的2022年3月-2023年3月的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1-7岁,均值3.5±1.2;肺炎10例,脑炎12例,紫癜8例,急性肾炎4例,季节性腹泻16例。实验组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1-7岁,均值3.5±1.3;肺炎11例,脑炎11例,急性肾炎5例,紫癜7例,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可进行对比实验。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入院疾病宣教,观察疾病情况,指导用药。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具体如下:

(1)面部表情

护理人员保持自身的整洁,在护理的时候,选择温和的态度和患儿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面带微笑,使患儿感受到温暖。在患儿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不能流露出烦躁的表情,采取能调动患儿情绪的措施,转移注意力,适当的伴鬼脸,逗弄患儿,缓解不良情绪。以目光方式传递真诚、友善情绪,消除患儿的恐惧感[2]

(2)使用肢体语言护理

在护理患儿的时候,面带微笑,可以轻扶摸患儿额头,可以揉捏患儿双手,减少患儿的不安,和患儿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情感交流关系,提升护理依从性[3];在护理期间发现患儿配合良好,及时为患儿进行语言表扬,为其竖起大拇指,进而提升护理依从性;在服药或是注射药物的时候,患儿出现哭闹、挣扎的行为,轻抚患儿的后背,并在语言上做出安抚[4]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观察:在护理期间没有出现哭闹、挣扎行为完全依从;护理中部分依从,但仍存在抵触行为部分依从;护理期间一直哭闹、挣扎,不配合护理工作不依从。

(2)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对比;使用进行计量资料统计,统计学检验使用t方式,使用%表示计数资料,X2表示检验值,P<0.05表示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儿在护理中的依从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6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2.1。

表2.1 护理依从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实验组

50

27

20

3

47(95.00)

对照组

50

12

20

18

32(65.00)

X2

/

/

/

/

13.562

P

/

/

/

/

0.000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2.2。

表2.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5

29

20

1

49(98.00)

对照组

50

22

20

8

42(85.00)

X2

/

/

/

/

5.982

P

/

/

/

/

0.014

3 讨论

儿童护理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儿科护理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病痛,还能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儿科患儿通常年龄较小,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难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准确地传达给护理人员[5]。这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便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患儿的需求。此外,由于医院环境和护理人员的陌生性,儿科患儿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情绪,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在接受护理时出现哭闹不止、拒绝配合的情况,从而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他们需要通过各种积极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积极的护理措施在儿科护理中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地方。通过积极地与患儿沟通,关心他们的需求,以及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顾。这不仅有助于患儿的康复,也能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身的面部表现和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患儿感受到真诚,减少患儿的抵触心理,能提升护理依从性。相关研究,儿科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患儿更容易接受治疗方法,能消除患儿的不安喜欢心理。为探究肢体语言沟通方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儿在护理中的依从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6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从实验数据观察到,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其原因是,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取得患儿的信任,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因此患儿配合度更高。

总之,在儿童护理实践中,采用肢体语言作为沟通手段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种以肢体语言为主要沟通工具的护理方式,在儿童护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雪梅.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 2021, 000(012):120-121.

[2] 贾惠琴.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价值分析[J].人人健康, 2022(11):126-128.

[3] 熊贝.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 2021年19期, 183页, 2021.

[4] 魏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5):4.

[5] 刘文文.探究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J].健康之友, 2021, 00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