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史贝    董晨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本院收入治疗且开展护理干预的80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依据护理干预不同分组,每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与参照组。结论: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应用效果

引 言

息肉是肉眼可见的隆起物,目前息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息肉是当前临床较为普遍的息肉类型,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部分严重者可能出现息肉癌变现象。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胃息肉不仅会降低患者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效率,还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较为简单,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多数护理人员易忽视对于患者的情绪安抚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通过加强病房护理人员与内镜室护理人员的协作,实现对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无缝隙衔接的全期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优质护理,进而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本研究将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分析其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本院收入治疗且开展护理干预的80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依据护理干预不同分组,每组40例,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7岁,平均(44.98±2.09)岁;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4.95±2.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1)组建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护理小组。内镜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均加入护理小组,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期护理模式,制订围术期无缝隙全期护理规范。

(2)术前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及时引导患者进行诊治,引导患者做各项检查,尽快确定病症、研究治疗方式,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与相关的医疗人员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在确定治疗方式后,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交流,讲解治疗手段以及我院在这方面治疗的优势;进行饮食护理,让患者清淡饮食,调节机体状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在进入手术室前做好相应的工作交接。

(3)术中配合。内镜室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主动与患者交流,安抚患者手术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放松的身心状态,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将内镜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时做好术中保温工作,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做好协助工作,遵照医疗人员的指示配合手术开展,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疗人员反馈。

(4)术后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不良反应观察,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以最大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依据患者恢复具体情况和护理现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护理计划[2]。此外,强化术后饮食、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并发症发生前兆,提高患者的识别能力,进一步及早发现并发症。

(5)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观察自身恢复状况,身体出现异常状况需尽早就诊;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与指导,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生存质量测定问卷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问卷分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5个维度,各2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②记录两组护理满意率,采取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70分为基本满意,71~89分为较为满意,90分及以上为完全满意。

2 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研究组

40

17.89±0.85

16.05±0.21

19.33±0.65

18.65±0.21

18.34±1.18

参照组

40

15.64±1.34

14.19±0.29

17.36±0.75

16.97±1.74

16.21±0.87

t值

8.968

32.855

12.363

6.063

9.18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0.00%)与参照组(7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

参照组

40

7(17.50)

22(55.00)

11(27.50)

29(72.50)

研究组

40

10(25.00)

26(65.00)

4(10.00)

36(90.00)

χ2

8.29

6.85

4.12

4.0215

P值

-

-

-

0.0005

3 讨论

胃息肉作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可见腹痛、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胃息肉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发病早期很难被察觉,但随着电子胃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中的推广与应用,胃息肉检出率逐渐升高。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为当前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或并发症,对预后效果有消极影响,故临床常采用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后病情监测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3]

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干预仅限于简单的告知和疏导,难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4],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华丽,杨向柯,郝晓芳.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焦虑情绪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08-110.

[2]戴田.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2(24):3366-3367.

[3]张含郁.协作式无缝隙全期干预在结肠息肉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0):3329-3330.

[4]尚妍芳.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1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