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俊 王子豪

乌拉特前旗自然资源局

摘要:我国农业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标准农田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高标准农田工程涉及农业的灌溉、排水、机耕道等多方面,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关乎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然而,高标准农田工程在其实际施工过程中,受自然环境、材料设备、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其施工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并应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通过优化工程设计与科学管理,提高灌溉效率、保障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技术创新将不断引领工程发展,智能化、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工程等将重塑未来工程面貌。唯有紧密融合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方能持久为农业增添活力,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农业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高度智能化的农业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农田水利工程因此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工程之一。农田水利工程不仅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支持,同时也成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工程。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创造更为宜人的农业生产条件。为了给农田水利工程创造优良的运行环境,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村基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2.1相关设施还需完善

现阶段,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对各地区江河治理工作的到位落实也给予了密切关注。部分农村地区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建构完善的设施体系。还有部分农村地区虽然逐渐意识到农田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并未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一些障碍。再加上缺少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导致部分农民选择放弃使用水利设施,这也是资源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此外,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未达到理想样态,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导致农田水利工作无法得到有力保障,最终影响农业的产量,也消耗了农户的热情与信心。虽然政府也会推行一些农田水利惠民政策,但经常会因为未落实到位而难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同时,缺少农田水利道路、农产品销售渠道等相关配套设施,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建设。

2.2监督管理不够严,工程质量存隐患

尽管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严格且明确的工程标准,但在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由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没有严格地贯彻各项要求。存在因强调施工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监督和检验,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施工中村社群众高度参与,各种利益和诉求交织,存在建设期间要求随意变更工程设计图纸的情况,导致施工建设的随意性较大,也增加了质量隐患。

3高标准农田建设

3.1设施管护

灌溉和排水在农田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农田产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中指出,平均投资应逐步达到3000元·667m-2左右,提高建设质量。在今后的农田提升改造中,应增加对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老化的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效率和稳定性,保障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同时,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田间道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农田内田间道路存在路面质量较差、通达度不足等问题,生产道路存在建设不合理、运输不便等问题,与高标准农田要求尚有差距。在今后的农田提升改造中,应充分考虑农田管理便利、土地利用效率、交通安全保障、农业机械作业、灌溉排水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利用现有田间道路、农村公路,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建设田间道路的走向和宽度。

3.2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

鉴于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迫切需求,尤其是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推进,就必须深化农田水利工程尖端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具体措施包括学习运用如遥感及GIS技术等现代科技来实时监控并调节灌溉水源及用水情况。遥感凭借其拥有获取大规模且高精度地球观测数据的优势,可协助获取农田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发育状态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深入分析和精密处理后,可为农民朋友们提供及时精确的灌溉战略指导,如土壤水分低则自动启动灌溉设施保障作物所需水分,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而若土壤水分过高则适时停止灌溉,防止过犹不及。GIS技术因其具备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将遥感所获相关数据与地理信息结合后,能实现对农田灌溉系统的精细化规划和管理。如利用此技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便可绘制出灌溉系统的精确分布、管道网络图等,实时监控农田水资源及用水情况,而后依各地区特性制定详尽灌溉计划,提高灌溉效率,有效防止因水资源短缺或过度灌溉引发的农作物歉收现象,从而节省宝贵的水资源。故此加强小农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节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建立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落实专职人员管理

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按受益范围建立用水管水合作组织。落实专职人员管理,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村配备专门的水管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维护。

4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趋势

首先,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对工程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及时获取数据并做出精准决策。这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其次,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将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更稳定的动力支持。传统的水泵和灌溉设备通常依赖于化石能源,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等问题。未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成本,还能减少环境负担,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湿地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技术可以使工程与周边生态系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保护湿地、改善水体水质等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结语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当地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此次研究提出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对策,为农田水利工程的长久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向鹏成,王宇迪,罗芸.重庆市农村水利工程后期管护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7):160-167.

[2]王恒,王博.农田水利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