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术后病人不同卧床制动时间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血管介入术后病人不同卧床制动时间的对比研究

汪桃桃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介入术后病人不同卧床制动时间对康复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制动时间(如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病人恢复情况,本研究详细记录了一般资料、方法、讨论及结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介入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脑血管介入术;脑血管疾病

引言:血管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的长短对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制动时间的病人,旨在明确最佳的制动时间,以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选取了200名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至少24小时的临床观察。根据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的长短,我们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短时间制动组(≤6小时),第二组为中等时间制动组(6-12小时),第三组为长时间制动组(>12小时)。每组患者的人数分别为67人、66人和67人。在分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随机化原则,确保各组间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关键因素上具有可比性。

2.卧床制动时间的设定

卧床制动时间的设定是本研究的关键环节。我们根据现有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时间段的制动方案。短时间制动组的患者在术后立即进行轻微活动,如床上翻身、下肢活动等,制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等时间制动组的患者则需卧床制动6至12小时,期间允许进行床上活动,但限制下床行走。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我们使用标准化问卷和临床检查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以评估不同制动时间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例如,我们收集了各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短时间制动组为3.0%,中等时间制动组为4.5%,长时间制动组为7.5%。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短时间制动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结果

1.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恢复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00名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了严格的分组和观察,以评估不同卧床制动时间对患者恢复的影响。通过详细的统计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关键数据,这些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制动时间与患者恢复速度之间的关联。

首先,短时间制动组(≤6小时)的患者在术后恢复速度上表现出显著优势。统计数据显示,该组患者平均在术后第2天即可达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而中等时间制动组和长时间制动组分别需要3天和4天才能达到相同水平。此外,短时间制动组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8.96%,而中等时间制动组和长时间制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5%和20.89%。

其次,中等时间制动组(6-12小时)的患者虽然在恢复速度上略逊于短时间制动组,但与长时间制动组相比,仍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该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达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比例为75.76%,而长时间制动组仅为58.21%。此外,中等时间制动组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控制,平均疼痛评分为3.2分,低于长时间制动组的4.5分。

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三组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卧床制动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短时间制动组(≤6小时)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5%(7/67),其中主要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血管痉挛和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中等时间制动组(6-12小时)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11/66),并发症类型与短时间制动组相似,但发生率有所增加。长时间制动组(>12小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达到了23.88%(16/67),除了前述并发症外,还出现了较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病例。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长时间制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短时间制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长时间的卧床制动显著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中等时间制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长时间制动组,但与短时间制动组相比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提示中等时间的制动也可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三.讨论

1.制动时间与恢复效果的关系

在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实践中,病人卧床制动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其恢复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护理指导。

首先,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其康复周期。此外,长时间的制动还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反,适当的制动时间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然而,制动时间过短也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出血等风险,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制动时间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制动时间组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制动时间在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的病人恢复效果最佳。这一结果提示,临床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制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的制动时间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科学调整,既要避免过度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防止制动不足可能引发的风险。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病人群体的最佳制动时间,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

2.临床意义与建议

血管介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术后病人的卧床制动时间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卧床制动时间的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建议。

首先,本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卧床制动时间对于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短的制动时间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出血、血栓形成等;而过长的制动时间则可能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医生在制定术后卧床制动时间时,应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手术类型、病人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卧床制动方案。

其次,本研究强调了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适当的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在术后尽早进行适量的活动。

最后,本研究建议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术后管理体系,包括定期的术后随访、及时的并发症监测和处理等,以确保病人术后恢复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还应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术后卧床制动时间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

结语:本研究通过对血管介入术后病人不同卧床制动时间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制动时间对病人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制动时间能够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的发现对于优化临床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改梅.介入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8):1007-1008.

[2]张玮.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