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3

小青龙汤浅析

余嗣珍

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中心卫生院  陕西  商洛  726300

摘要: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寒饮内停之咳喘的名方,本文通过对小青龙汤的原文解析,发病机理的论述、辩证要点的阐述并举例验证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确实有效。

关键词 小青龙汤   寒饮内停  论述  举例

1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药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生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组成,全方主治内有水饮宿疾,又复感外寒新邪,外邪引动旧疾,造成表寒内饮之证。本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只要临床辩证准确,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原文解析

《伤寒论》原文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23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伤寒表不解说明太阳表实证之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证仍然存在。心下有水气是指水饮之邪停蓄心下胃脘部,以致形成外寒内饮的症候。由于外寒与内饮相互搏击,壅塞于肺,使肺失宣降,清肃无权,则咳嗽喘息。水饮停于心下,横逆犯胃,以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作干呕。水饮之邪性质清稀,流动性大,每可随气机升降,所到之处皆可发生相应病变。如水饮之邪下流于肠道,则成下利;水饮停蓄下焦,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则小便不利,少腹满;水饮冲逆于上,阻碍气机,则咽喉有梗塞感。水饮为患一般不渴,或渴不多饮,若水饮内停,以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可见口渴之象。饮溢四肢肌肤,当汗出而未汗,故治宜因势利导,当发其汗,使饮邪随汗而解,宜小青龙汤发汗宣肺,温化寒饮。可见,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兼水饮内停之证。

2. 病机探讨

   小青龙汤之寒饮内停证的产生,主要是脾肾阳虚所致。脾居中州,主运化,有运输水谷精微之功能。脾阳不足,则上不能输精以养肺,水谷不归正化,反为痰饮干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水寒之气反伤肾阳,而致水液停于中焦,或流溢各处,波及它脏;肾为水脏,处于下焦,主水液的气化,有蒸化水液,分清泌浊的功能。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亦可导致痰饮内生。脾肾阳虚,运化无权,蒸化失司导致水饮内停,故在治疗寒饮内停证时,应以温阳化饮为原则。

3. 方药探析

本方是麻黄汤和桂枝汤化裁而成,方中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宣发肺气以平喘,化气行水,以化内饮。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增强了止咳平喘之功,又制约了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佐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成建山1在其《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探析中从阴阳消长,整体平衡角度将小青龙汤方药理解为如下三组:一组,麻黄、桂枝、甘草辛甘合化为阳,以增强阳的升散性与动性,而麻黄还能直接作用于阴,以降低其凝聚性与静性。总的说来,使阳增强而阴减弱,起到在表可发散风寒,在里能温化水饮之双重作用;二组,干姜、细辛、半夏辛温入里,干姜增强阳的升温性,动性;细辛、半夏作用于阴(寒饮),降低其凝聚性,静性,此三味是专门针对内停寒饮,使之温化而设;三组,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化为阴,旨在增加阴的凝聚性,静性,在表监制麻、桂以免过度发散而伤正气,在里制约姜、辛、夏之辛温燥烈,以杜饮祛热生,如是一散一收,一升一降,表解饮除,阴阳平调,诸症悉除。

4. 辩证要点

小青龙汤于《伤寒论》用于治疗表寒兼水饮内停的小青龙汤证,故运用小青龙应抓住辩证要点,把握病机关键。刘渡舟2教授关于小青龙汤辩证提出以下六个环节,值得我等学习,1)辩气色:寒饮内停,致胸阳不振,气血不能上华于面,故面部呈黧黑之色(水色),两目周围呈现黑圈(水环),头额、鼻柱、两颊、颌下现黑斑,称水斑2)辩脉象:脉多显弦象,浮紧、或沉;3)辩舌:舌质多淡嫩,胖大,苔水滑;4)辩痰涎:痰涎清稀,量多;5)辩咳喘:应分清咳喘轻重程度;6)辩兼夹证: 水饮内停,阻滞气机,则出现诸多兼证。如水寒上犯,阳气受阻,则兼噎;水寒中阻,胃气不和,则兼呕;水寒滞下,膀胱气化不利,则兼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证,刘教授指出,此六个环节不必悉具,临床但见其中一两个主证便可使用小青龙汤治疗。

5. 典型医案

5.1  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3,犹记岁在乙酉,邻村武生李杏春,年三十余,得外感痰喘证,求为诊治。其人体丰,素有痰饮,偶因感冒风寒,遂致喘促不休,表里俱无大热,而精神不振,略一合目即昏昏如睡,胸膈又似满闷,不能饮食,舌苔白腻,其脉滑而濡,至数如常。投以散风清火利痰之剂,数次无效。继延他医数人诊治,皆无效。迁延日久,势渐危险,复商治于愚。愚惗一老医皮隆伯先生,年近八旬,隐居渤海之滨,为之介绍延至。诊视毕,曰:此易治,小青龙汤证也。遂开小青龙汤原文,加杏仁三钱,仍用麻黄一钱,一剂喘定,继用苓桂术甘汤加天冬、厚朴,服两剂痊愈。此之后张师知小青龙汤之神妙,凡遇外感喘证可治以小青龙汤者,莫不投以小青龙汤。

按语:病案中该患者素有痰饮,又因日久失治、误治而致脾肾阳虚,致水湿不归正化,内聚成饮,又外感风寒,终致外感内饮之证。本应解表散寒,温阳化饮,而张师未能把握病机,却以散风清火利痰为原则,故数次无效。而他医亦未能领悟病机关键,如此日久误治致寒凉药物使其阳虚更甚,后至皮医之处,皮医紧抓病机,辩证准确,诊后给疏小青龙汤温阳化饮,解表散寒。全方诸药相配既可温肺敛气逐水,又可解表散寒,温里行水,有助于发汗和透散表寒,而发汗解表也有利于里寒地透散,再加杏仁止咳平喘。故一剂而喘定。因患者久病失治、误治而致脾肾阳虚亦甚,故喘定之后,皮医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两剂而诸症痊愈。由此可看出,皮医治寒饮内停,以温阳化饮为主要原则,重在温补脾阳,健脾利水,使脾阳得温,运化得健,水湿无以内停,故病得痊愈。

5.2  柴某某4,男,53岁,199412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进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诊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 桂枝10克 干姜9克 五味子9克 细辛6克 半夏14克 白芍9克 炙甘草10克 服药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桂茯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兼顾之法,治疗而愈。

按语:该患者咳喘吐痰,痰色稀白量多,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滑,刘师诊为水饮内停,又因外感风寒,故出现背部恶寒,属表寒证,总属外寒内饮之证,疏以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寒饮,辩证准确,处方得当,故服后咳喘大减。因该患者久患咳喘,脾肾阳虚,蒸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敷布,致水液停聚中焦,稀薄为饮,凝聚成痰,是其发病主要机理。刘师能够抓住病机,在其咳喘止后,继以苓桂剂温阳化饮,终使饮去寒除,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5.3  张育清医案5,吴某某,女,49岁,1986918日初诊。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侵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跌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见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滑,脉沉弦。证属饮邪阻肺,治节失职,汗孔开合矢司,治拟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味:麻黄、细辛各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干姜、五味子各7克,甘草5克,法半夏10克。服2剂,汗出减少,再进2剂,自汗止,继服玉屏风散,以善其后。

按语:该患者常感背部恶寒,舌苔博白滑,脉沉弦当属外感寒邪,内有水饮之证,故张师诊为饮邪阻肺,给予温肺化饮之小青龙汤外散寒邪,内化寒饮,故2剂汗出减少,再进2剂而汗止。

5.4  患者李某6,男,69岁,1998923日就诊,胸憋气短,微咳,心前区经常疼痛,背部发凉疼痛已4年。发作时汗出,口渴,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心电图检查为心肌劳损,舌红苔薄白,左脉沉弦,右脉沉,诊断:胸痹,辩证:饮范胸膺,胸阳被遏,治则: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处方:麻黄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6克,半夏9克,五味子9克,1剂,服药后稍有烦躁,2小时后缓解,心前区疼痛亦随之消失,继服10剂,2年后复查未加重。

按语:老年男性,患病日久,未能及时治疗,导致素体阳虚,卫外不顾故背部常感发凉,阳虚则运化无力,蒸化失司致水饮内停,饮犯胸胁,阻遏胸阳故胸闷,胸疼,舌博白,脉沉皆为寒象,故治予小青龙汤使温化痰饮,外散寒邪,1剂即症状缓解,继服数剂终使痰饮得化,寒邪得散。

6. 小结

参阅前贤之医案及长期临床观察,临床患者出现面色无华或苍白或黧黑,眼睑水肿如卧蚕之状,且背部恶寒,痰涎稀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濡迟或细滑者投以小青龙汤,多能凑效。因小青龙汤证所出现的各种表寒内饮之证,其主要矛盾是阳虚,故《金贵要略》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饮为阴邪,易伤阳气,遇寒。则凝则聚,得温则行则化,而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前贤医案启示我们后人在诊治疾病时应注重通过表现抓病机,进而把握其特点,故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时应灵活变通,只要患者出现上述一、两个症状,抓住病机,辩证准确,诊为寒饮内停之证,便可使用温阳化饮,外散表寒的小青龙汤,用之每每效如桴鼓。

参考文献

[1]成建山.《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21.

[2]刘渡舟. 怎样正确使用小青龙汤[J].北京中医杂志.198348.

[3]柳西河. 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3.

[4]陈明,张印生.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62.

[5]张育清 . 张育清医案[J].新中医. 1987 ,11: 46.

[6]何兴廷, 廖逢珍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小议[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636.

[7]周一民, 孟伟. 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2008360:36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