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及SAS、SDS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及SAS、SDS评分的影响

石璐璐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践中应用心理护理的适用性。方法:46例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我院就诊的病患是本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9年9月-2021年9月,以单双数法为准则平分病患为乙组(23例)、甲组(23例)。乙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甲组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将两小组护理前后满意度、负面情绪评分综合比对。结果:数据表明,甲组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乙组更低,满意度评分对比乙组更高,P<0.05。结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护理实践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确切,患者负面情绪可得到明显改善,故在上述病患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增加运用心理护理的频次。

【关键词】心理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指的是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而对自身组织攻击而引发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肌肉关节疼痛、光敏感、发热等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2]。雌激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3]。近些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且该疾病对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的危害。科学护理方式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鉴于此,笔者深入剖析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用心理护理的适用性,以下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参与本实验,病例总数46例,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9年9月-2021年9月,遵循单双数法平分病患为两组,即乙组(23例)、甲组(23例)。乙组年龄阈值25-51岁,均数(33.73±2.61)岁;男女病患数量比为8:15。甲组年龄阈值25-53岁,均数(33.81±2.65)岁;男女病患数量比为9:14。显著统计学差异并不存在于两小组病患基线资料中,P>0.05,即对比研究可继续推进。

1.2 方法

    乙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按需护理。

    甲组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以热情的态度服务患者,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内心的疑惑,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2)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基于患者的认知水平向其全面普及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疾病的知识,包括治疗方式、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从而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陷入误区。(3)心理疏导:当患者被负面情绪所影响时护理人员应当通过暗示、鼓励、安慰等手段对患者展开全面的心理疏导,降低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性,使得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4)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当对其不良行为展开及时纠正,并帮助患者完成生活节奏的有效调整,使得患者劳逸结合、保持舒畅的心情。

1.3 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0-100为分数阈值,数值与患者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量表分数范围为0-100,数值与患者负面情绪呈现正相关关系[4]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数据是处理工具,分数表达是[x±s],对比检验是t值,预后表达是[%],对比检验是卡方,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满意度评分

    甲组护理后满意度评分对比乙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满意度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甲组

23

58.63±4.21

88.53±3.14

乙组

23

59.44±4.25

75.64±5.23

t值

0.649

10.134

P

0.519

0.000

2.2负面情绪评分

    甲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对比乙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负面情绪评分(x±s,分)

分组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甲组(n=23)

66.74±3.71

26.62±1.77

57.75±2.09

27.13±1.82

乙组(n=23)

65.87±3.75

32.22±2.05

56.99±2.18

31.28±2.96

t值

0.791

9.916

1.207

5.728

P

0.433

0.000

0.234

0.000

3讨论

    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疾病的显著特征[5]。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辅助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护理是基于现代护理理念而形成的新型护理方式,在落实该护理方案时护理人员会兼顾到患者身心两个层面的健康,从而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有效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使得患者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加快临床症状缓解进程,降低疾病危害性。

    对比数据可知,甲组护理后满意度评分对比乙组更高,SAS、SDS评分对比乙组更低,P<0.05。

    综上,心理护理值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实践中被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静,张玮玮,闫甜. 心理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妇幼护理,2023,3(5):1147-1149,1156.

[2] 王彬彬,赵志玲,聂晓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2(21):235-237.

[3] 苗晶晶,晏菁,张凤,等. 心理护理联合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6):148-151.

[4] 周小雅,颜江云,林惠玲. 积极心理暗示、同理心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4):714-716.

[5] 谷屹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的影响以及实际的价值[J]. 婚育与健康,2021,12(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