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踝关节骨折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陈慕豪

康复医学科  610031  成都八一骨科医院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通常是在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下所导致,此疾病在老年人、运动员和高风险职业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康复训练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此方法可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同时 可避免患者出现更多并发症,对患者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如何有效促进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详细了解,随后分析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什么是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主要是指构成踝关节的骨头发生了断裂或破损。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其中胫骨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而距骨位于脚部。实际生活中,其中任何一块骨头发生骨折,都可能会导致踝关节的功能受损。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之一,特别是在老年人、运动员和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中更为普遍。

踝关节骨折包括多种类型,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中单纯性骨折仅涉及一块骨头的断裂,通常是胫骨或腓骨。而复合性骨折则涉及两块或更多骨头的断裂,患者通常会伴随关节脱位。常见的类型包括外踝骨折(腓骨远端骨折)、内踝骨折(胫骨远端内侧部分的骨折)、后踝骨折(胫骨远端后侧部分的骨折)、双踝骨折(同时涉及胫骨和腓骨的骨折)以及三踝骨折(涉及胫骨前后侧及腓骨的骨折,通常伴有关节脱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

一般情况下来看,导致踝关节骨折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跌倒、运动伤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直接撞击均是常见因素。跌倒时脚踝扭曲或承受过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骨折。在篮球、足球等需要快速转向和跳跃的运动中,脚踝也容易受伤。同时,交通事故和其他高能量冲击事件中,脚踝可能受到严重的创伤。从高处跌落或被重物砸中脚踝同样可能导致骨折。

患者发生踝关节骨折症状后,其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和淤血、活动受限、畸形和压痛等症状。其中,剧烈疼痛是最为常见的,尤其在尝试活动或负重时加重。受伤部位迅速肿胀,并可能出现淤血。脚踝活动受到限制,无法正常行走或负重。在严重的骨折情况下,脚踝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或异常位置。触摸受伤部位时感到明显的疼痛。

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全面恢复至关重要。具体分析来看,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度。骨折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固定会导致关节僵硬,限制活动范围。而此过程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避免因关节僵硬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在骨折期间因缺乏活动而萎缩和无力。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的力量,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防止再次受伤。此外,通过平衡训练,患者可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因平衡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跌倒风险。而且,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早期的轻度活动和适度的牵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肿胀和炎症,从而减轻疼痛。同时,适当的康复训练还能刺激受损组织的修复,加速愈合过程。

如何加强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训练一般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和训练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通常是在0-6周的术后初期展开,在这个阶段,重点是保护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术后医生通常会对踝关节进行固定,使用石膏或支具保护骨折部位,减少活动以促进愈合。这段时间医护人员要尽量避免负重,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同时,为了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在术后早期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建议每天抬高数小时。同时需要指导患者展开踝泵运动:仰卧位下,进行脚尖向上和向下的活动(类似踩踏板),每次10—15分钟,每天数次。这种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此过程中,肌肉收缩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需要指导患者轻度收缩小腿肌肉(如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每次保持5—10秒,每天进行多次。这样可以维持肌肉张力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第二阶段通常是在术后6-12周,患者为功能恢复期,此阶段的重点是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度,逐步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患者需要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开始时可以进行被动活动,即由治疗师或健康的另一只脚帮助活动患肢,随后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同时需要进行牵伸运动,直到患者展开轻度牵伸小腿肌肉和跟腱,保持肌肉弹性和长度。可以进行靠墙站立,双手扶墙,一条腿在前,另一条腿在后,慢慢弯曲前腿膝盖,感受后腿跟腱的牵拉。此外,需要使用弹性阻力带进行脚踝的屈伸、内外翻练习,逐步增加阻力。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供更好的支持。并需要通过单脚站立、使用平衡板等方法,训练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开始时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如靠近墙壁或使用扶手,逐步增加难度,如闭眼单脚站立或在不平的表面进行平衡训练。

第三阶段则为术后12周及以上,为功能强化期,此阶段的重点是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强化踝关节的功能,确保完全恢复运动能力。此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步态训练,逐步恢复正常行走。可以开始时在平坦的地面行走,逐步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并需要练习上下楼梯,增强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开始时可以扶着栏杆逐步上下楼梯,逐渐减少对扶手的依赖。此外,需要进行适量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全身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同时避免对踝关节的过度负担。游泳特别适合,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负担。同时,针对个人职业或运动需求,进行特定的功能性训练,如跑步、跳跃等,确保完全恢复运动能力。开始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跑步或低强度的跳跃,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训练在患者全面康复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每一位患者都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避免盲目锻炼导致二次损伤。希望本文提供的康复建议能帮助踝关节骨折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早日恢复健康,重拾正常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愿大家在康复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早日重回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