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3

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案探讨

张春慧贾蓉洁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摘要: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态势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生态平衡都会间接影响农牧区的发展。生态平衡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经济挑战,在时代背景的变化下,内蒙古农牧区应该改变当前的实际情况,对于其产业结构和就业渠道进行全面的调整,从而改变内蒙古地区的现状。此外,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会间接的带动当地的经济收入,因而,对内蒙古当前的农牧区经济发展态势加以分析,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促进当地经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态势;制约因素

引言

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发展态势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管是自然资源环境还是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结构,都会对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发展态势带来相应的影响,要想实现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要注意对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提升内蒙古农牧区经济水平。本次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当前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其制约的影响因素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且收集好相关的资料,从而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结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变,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提高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水平。

一、当前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牧区当前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来说,比较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内蒙古地区位置和面积的影响,自身的城镇化区域还比较窄,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要想真真正正利用农牧业实现当地经济的增长,还需要打一场持久战。另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农牧区人群的经济收入相较于城镇地区来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当前农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其三,产业结构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于农牧业中剩余的劳动力难以有效吸纳,不利于该地区的发展。这种现象也间接造成内蒙古农牧区在实际的发展中对于农牧业区的劳动力难以转移至其他的行业,从而造成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其四,内蒙古农牧区农牧的文化水平也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来看,内蒙古农牧区的牧民自身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其中大部分农牧区的牧民自身的文化程度都是在初中文化这一阶段。农牧区牧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直接造成了该地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用科技意识不强,并且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也大大的限制了该地区进行就业的渠道。其五,从当前内蒙古农牧区的就业状态来看,很多农牧区的牧民都是从事一些农业性的产业,这就造成农牧区的牧民外出就业的机会被全面限制,并且外出就业的竞争力也大大降低。反而在一些建筑业和餐饮业所从业的范围比较广,因为自身是没有学历和工作技术的要求的。

二、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农牧区就业结构和渠道单一

农牧区的就业产业结构和渠道比较单一是影响农牧区经济是否得以增长的关键所在。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地区之一,这也意味着该地区从事农牧业的人群数量十分的庞大,大部分人只有通过农业这一工作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因而,在该地区要想通过其他的就业来改变自己的经济是极其困难的,大部分人只有通过对农业产业来提高劳动收入。这也间接说明了内蒙古地区的就业结构和渠道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内蒙古地区的农牧区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的一个地区,在时代的进步下,虽然第二三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第一产业即农业占据了十分大的比例。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大部分的人群也都是依靠农业第一产业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从而满足一个家庭的生活需求,这就造成了内蒙古整个地区的就业结构以及渠道都比较单一[1]。很多农牧区的牧民即使想改变现状,也因为就业渠道的限制而不得不选择放弃。从过去的调查情况来看,内蒙古农牧区的牧民在从事第一产业所占的劳动比重将近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虽然在时代的进步下,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农,但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据。

(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内蒙古地区自身的农牧业产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管是环境污染恶化问题还是自然灾害问题,都造成资源开发的难度大大增强,也会造成生态环境平衡会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内蒙古地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要结构产业的地区,在发展该产业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开采土地、超载放牧,造成内蒙古地区比较优质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内蒙古地区的农牧区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一个畜牧区,在养殖产业上发挥出了自身地理位置环境的一个优势,对于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发挥出了自身的作用。但是在过度的放牧以及开采下,内蒙古农牧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大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都是无法恢复到原状的,所以造成内蒙古农牧区的优质土地资源急剧减少,这对于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农牧区所做出的贡献是难以比拟的,但是在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自然灾害出现之后,该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生态环境的失衡,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及时的提出对策,全面贯彻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农牧区的经济得到稳步增长。

(三)劳动力素质低制约农牧业增长

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难以得到稳定的增长与该地区的农牧业劳动力素质低有一定的联系。劳动力素质低会间接制约影响农牧业的增长。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广人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农牧业的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日益改变下,农牧业地区的素质仍旧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在发展农牧业这一产业的过程中,这些农牧业人民得到将现代化技术有效的利用起来,从而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对农牧民自身的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上文中提到,内蒙古农牧区的大部分牧民自身的文化水平都是在初中学历,这对于牧民自身和该地区都存在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农牧区的牧民自身的素质力低下会大大弱化该地区对一些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且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理念还是比较老旧,难以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于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会产生各种抵触和不信任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农牧业的科技技术的应用,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此外,由于农牧区劳动力的素质十分的地下,所以当这一部分劳动力真正的踏入竞争激烈的市场时,很容易产生茫然的态度,对于各种农牧业的种植安排,也很难进行合理的编排,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产品的最佳出售时机,都会错过最佳的时机,从而造成经济难以得到增长[2]。最后,在由于农牧区的牧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对各种产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都是粗放式的管理,没有结合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的特征来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使整个产业的管理水平大大降低。

三、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渠道和结构

内蒙古作为农牧业的重要地区,在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给内蒙古农牧民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限制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变化下,应该注意不断调整内蒙古地区的就业结构,为当地的居民增加一些就业渠道和产业结构,为该地区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变农牧区群众仅仅依靠农牧区来实现增加收入的现状。例如可以加快内蒙古地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和环境,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从而改变农牧区居民就业渠道单一的情况。

在时代的进步下,内蒙古地区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同样将农牧业作为整个地区的主要产业来发展。因为结合相关的研究情况来看,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都是依靠农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针对内蒙古在就业渠道和就业结构单一这一问题上,应该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整个就业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围绕农牧业来调整整个就业的渠道,将其细化,从而使内蒙古农牧区牧民的收入结构和来源能够得到完善,从而改善该地区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状况,彻底改变对农牧区就业渠道和结构单一的现状[3]。另一方面,应该彻底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对于农牧区的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加以提高,从而形成集约型的经营方式,从而不断的产业总量加以改变,从而不断优化就业的渠道和结构。

(二)利用国家政策,做好扶贫工程

内蒙古很多农牧区当前的经济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造成农牧民在增加自身经济收入的过程中,会因为交通和信息问题难以实现经济收入的提高,从而造成整体经济收入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充分的利用国家政策,对内蒙古地区做好专项扶贫工程计划的制定。一方面,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救济方式,最好能够以重开发这样的方式去改变贫困的现状,从而提高农牧区的整体造血功能,帮助一些农牧区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政策支持,打造专项资金,做好专项的扶贫工作,确保内蒙古地区农牧区能够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该地区的生活质量。

其三,在时代的发展下,应该加大对农畜产品的发展化进程。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对内蒙古地区的各种农畜产品实现多重转化增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有效缓解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难以推销的现状。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拉动该地区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将这一产业作为该地区发展的重点,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积极的对该产品进行扶持,从而改变当前的现状[4]。此外,要进一步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也是改变内蒙古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内蒙古地区的乡镇和民营企业整个起步都比较晚,在管理水平上也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应该大力大展,尽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的落实和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该地区的产业。

(三)加强农牧民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农牧业增长

农牧业经济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农牧民,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高素质的农牧民,更善于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农牧业的发展中,使农牧业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改变,从而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当地农牧业经济增长,改善当地的情况

[5]。因而,加强对内蒙古农牧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在劳动过程中的自我适应能力,强化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收入也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模式,促使其专业能力和农牧业水平能够实现正向发展。

此外,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内蒙古地区仍然还有一百多万的剩余劳动力,这不仅与当地的就业渠道单一有直接的关系,与农牧区牧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水平也有很大的联系。因而,要想对内蒙古农牧区的劳动力全面的加以吸纳,对于这些劳动力进行全面的转移,确保该地区的牧民能够全面的成为有效的劳动力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促进这些农牧区的牧民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呢,这就需要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和培训,只有不断提高农牧区牧民的文化程度和水平,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才能提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对自身的工作理念结合时代的变化加以革新,从而确保其能够在自身的不断的努力下,提升自身的经济收入,从而间接的提高内蒙古农牧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满意度。

四、结语

农牧业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产业,带动农牧业产业的经济发展,对于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有直接的作用,针对当前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情况,要结合的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农牧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其能够实现多产业化发展,通过改善当地的经济水平,提高当地的生活品质,使当地的农牧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内蒙古农牧区的经济水平的提升不仅离不开第一产业的发展,在时代的变化下,不仅要扩展该地区牧民的就业结构和渠道,还要大力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让第二第三产业也能全面的被带动起来,从而不断的改变内蒙古地区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该地区农牧区牧民的实际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能让该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敏.农牧区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18):9-10.

[2]田欣冉.政策性金融支持内蒙古农牧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商业观察,2021(13):44-46.

[3]盖志毅.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北方经济,2020(11):28-30.

[4]曹志慧.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区通信服务普及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郝秀清.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大佘太镇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498.

姓名:张春慧    性别:男  汉族 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  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