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对其恢复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对其恢复情况的影响

李丽霞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034100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渐进式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红篮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35例常规组)常规训练,(35例研究组)渐进式康复训练。观察组间应用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配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效果突出,可以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促进其尽早康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渐进式康复训练常规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A

大脑损伤意味着神经功能损伤,有关研究得出,我国脑损伤发病率极高,发病率在创伤首位,仅次于四肢骨折,大概占全身创伤的10%-21%[1]。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卧床,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给脱机带来困难,增加后遗症发生风险。为此,对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科学护理干预极其重要。本文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渐进式康复训练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红篮球分组方法分组。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中颅脑损伤诊断[2];(2)基本资料完整;(3)患者听觉、视觉、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无法进行量表评估者;(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史者。常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38-60(42.10±2.12)]岁;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39-61(43.12±2.14)]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护按照进行腰背肌、双下肢训练;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了解,帮助患者翻身,告知患者正确咳嗽方法,予以患者心理护理,提前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1.2.2研究组

渐进式康复训练:(1)第一阶段:床上被动活动训练: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每个关节,10次一组,2组/d,活动力度不要超过正常活动范围的50%;协助肌力1-2级的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每个关节,10次一组,2组/d,活动强度接近正常范围即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采取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15min/次。(2)第二阶段:床上主动活动,把病床轻微调高,给予患者进行下肢锻炼器锻炼,对于上肢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实施坐立训练,不断增加时间,最多20min,2次/d;指导患者进行加强呼吸机锻炼。(3)第三阶段:床边站立训练,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依靠下肢力量尝试站立,20min/次。(4)第四阶段:帮助患者离床活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肌力达到四级以上患者在病房内练习行走,逐渐增加活动训练强度。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组间FMA、ADL评分对比。选择Fugl-Meyer评定法(FMA)开展上下肢运动功能实施评估;应用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患者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2)组间患者配合度比较。评价标准分良好、一般、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组间FMA、ADL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组间FMA、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FMA评分(运动功能)

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5

25.94±6.87

44.73±9.76*

41.73±5.93

57.91±10.83*

常规组

35

25.83±6.73

38.69±9.54*

41.82±6.72

51.64±10.63*

t

-

0.063

2.618

0.055

2.444

P

-

0.950

0.011

0.956

0.017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对比组间患者配合情况

研究组患者配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 组间患者配合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良好

一般

总配合度

研究组

35

23(65.71)

11(31.43)

1(2.86)

34(97.14)

常规组

35

8(22.86)

20(57.14)

7(20.00)

28(80.00)

X2

5.081

P

0.024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经过及时抢救能够挽回生命,但是仍有约8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引起其日常自理能力丧失[3]。颅脑损伤发生率主要由交通事故、跌落、坠落等原因造成,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居于全身各部位损伤首位。临床经验表明,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护理人员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不同训练方式,循序渐进不断增加训练强度,让患者在不同阶段接受到适宜的训练内容,达到身体各系统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干预前,组间FMA、AD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配合率高于常规组高(P<0.05)。这表示,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患者配合度得到提升,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效果突出,可以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升患者配合度,加快其尽早康复,推荐临床实践中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姜泓利. 优质护理运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146-147.

[2]王忠诚, 只达石, 张玉琪,等. 中国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C]//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全国代表大会. 2009.

[3]张岩. 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108-109.